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育人难题如何破局
创始人
2025-07-29 17:01:53
0

思政小课堂是理论武装的主阵地,社会大课堂是实践育人的大熔炉,二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场域。小课堂与大课堂深度融合贯通,不仅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更在“知信行”贯通中构建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全链条育人体系。

一、价值意蕴: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的育人逻辑

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辟了新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了理论铸魂与实践育人的共生系统。思政小课堂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化传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框架;社会大课堂则可以通过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国家重大实践场景,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为生动的中国故事。二者交融形成从理论阐释到实践验证再到认知升华的育人链条,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理论命题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课题。

二是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时空突破与形态创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边界,将家庭、校园、社会、云端等转化为思政教育新场域。这种延展不仅可以破解传统小课堂教育“悬空化”的困境,更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等创新形态,使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调研、走访红色研学基地等大课堂实践中实现从认知到认同再到价值内化的转变。

三是激发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理论供给—实践反馈—教学改进”的动态闭环。社会大课堂中师生共同的实践可以为思政小课堂的理论阐释和理解提供源头活水;师生在社会大课堂实践中的体验、认知(包括认知困惑)也将反向驱动思政小课堂提升理论解释力。这种双向赋能机制能够使思政课教学与时代同频共振,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知与践行相结合的教育构建,不仅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实践向度,更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协同机制: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的实践创新

(一)目标同频:小课堂与大课堂的双向校准

1.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育人战略框架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指引,我们构建起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战略框架。该框架依托科学分工与动态协同机制,厘清两个课堂在知识传递(理论筑基)、素养培育(实践转化)、品格锻造(知行统一)中的差异化定位与系统性联动。

具体而言,在知识传递层面,小课堂以统编教材为载体,系统构建理论体系,破解“知之不深”的难题;大课堂通过社会热点创设沉浸式场景,将理论转化为行动指南。在素养培育层面,小课堂采用案例分析、逻辑推演等方式培养分析思维;大课堂通过项目式学习锤炼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品格锻造层面,小课堂通过理论升华强化政治信仰;大课堂依托真实行动实现价值内化。

总体而言,思政小课堂以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社会大课堂以实践问题反哺理论创新,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理论模型优化实践路径,最终实现从认知到行动、从行动到信仰的升华。

2.需求对接:打通育人目标与学生需求通路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必须攻克“理论供给与学生需求错位”“实践场景与教学目标脱节”等关键堵点,实现大小课堂育人目标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我们构建“社会命题—成长痛点—教学靶向”的转化桥梁,借力“思政教师+社会导师”联合备课制度,实时捕捉学生价值观多元化、数字化生存等现实挑战,将社会热点转化为教学素材,形成“需求研判—资源聚合—靶向施策”的精准教学方式。

例如,针对“Z世代”高中生网络行为失范频发现象,我们分析学生网络行为轨迹数据(需求研判),小课堂以“全民守法”章节为依托,增设“网络空间法治红线”专题模块,大课堂则邀请社会导师(如网信部门专业人员等)讲授“AI换脸诈骗”“网络谣言传播机制”等典型案例和拓展内容,并组织“互联网法院线上观摩侵权案件审理”等活动(资源聚合),最终形成《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向全校推广实施(靶向施策)。从前期对学生学情的细致诊断,到课堂内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互动,再到最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规范,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

(二)方式创新:构建“双源双向”育人新路径

1.双源驱动:打破教材与实践的“资源壁垒”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的底层逻辑,在于打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资源壁垒”,使知识传授获得现实注解,让价值引领拥有具象载体。为此,我们创新构建教材内容与社会资源的双向融合方式,形成“教材活化”与“资源课程化”的协同路径。

“教材活化”旨在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性,通过引入社会大课堂的鲜活案例,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知识载体。例如,在“脱贫攻坚”专题教学中,我们采用“理论+故事”的叙事方式,将黄文秀等典型人物的事迹融入课堂。从“时代楷模”的奉献故事中,学生既理解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内涵,又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温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贴近性与感染力。

“资源课程化”则聚焦社会资源的系统性开发,将红色教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等社会场景转化为教学内容与场景,设计“行走的思政课”等实践课程。仍以“脱贫攻坚”专题教学为例,我们开发了“社会现场教学图谱”,规划“从十八洞村到下姜村:解码中国减贫密码”主题研学路线。学生沿着这条路线,既能在实地调研中观察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又能在与村民的对话中感悟“共同富裕”理念的落地。通过田野调查、数据分析、方案研讨等环节,学生从“小故事”中提炼“大逻辑”,在“真问题”中深化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认知。

“教材活化”与“资源课程化”双向驱动,学生既掌握了“脱贫攻坚彰显制度优势”的核心知识,又内化了“制度优势保障人民幸福”的政治认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脱贫攻坚的主题教育成效显著。

2.双向循环:构建知行合一的教学逻辑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的破局关键,在于以动态互动打破传统课堂的“理论—实践”割裂,为思政教育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闭环。为此,我们创新“双向循环”教学逻辑,通过“外向型循环”与“内向型循环”的协同运作,实现知识传递、经验反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外向型循环”以“社会问题—理论解析—实践验证”为路径,引导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构建认知框架,最终以实践应用验证知识价值。例如,在“基层治理”教学中,学生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垃圾分类参与率低、治理机制失效等现实问题后,在课堂系统学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论,运用技术手段设计“智能督导小程序”并试点应用,既验证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培养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内向型循环”则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认知重构”的互动路径,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出初步方案,在教师理论引导下优化设计,实现从经验到理论的跃升。仍以“基层治理”教学为例。在社会调研初期,学生提出的垃圾分类“增派监管员”方案因缺乏长效激励机制而难以落地,教师引入城市治理理论后,学生将方案升级为“积分激励+星级评选”模式,这一过程既推动了实践对理论的印证和修正,也深化了学生对治理逻辑的理解。

(三)翻转课堂:重塑教与学的实践新范式

1.小课堂重构:从“知识传递”到“育人闭环”

我们倡导的翻转课堂,并非简单地对教学环节顺序进行颠倒,而是聚焦于思政小课堂在实践教学链条中的关键作用,精心构建“预研赋能—过程调控—反思提纯”小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以此实现“教”之变革。

具体而言:(1)小课堂作为预研赋能的“智慧场域”,在课前阶段便已悄然发力。教师依据社会热点精心设计“理论工具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这一过程,小课堂虽未正式开启授课,却凭借精心设计的预研任务,为学生后续的深度学习筑牢根基,使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走进课堂,为知识的深度吸收与拓展做好充分准备。(2)课中阶段,小课堂华丽转身成为“问题诊所”,发挥着过程调控的核心作用。聚焦实践难题展开深度研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热烈互动,推动认知的升级与拓展。这一环节,小课堂真正彰显其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关键价值,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实践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进行思维碰撞与深度交流,学生突破原有认知局限,实现认知水平的不断攀升,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课后阶段的小课堂则化身为反思提纯的“理论熔炉”。在社会实践之后,学生回归课堂。此时的小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回顾场所,而是学生将实践智慧转化为理论高度的“熔炉”,教师要设计理论工具引导学生对实践经验进行深度反思与提炼,深化对方法论的理解,为下一次实践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从而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知闭环。

2.大课堂转型:从“资源存储”到“价值共生”

随着思政小课堂在育人理念和方式上的持续革新与深度升级,其与社会大课堂的协同共生关系呈现出愈发紧密且富有活力的态势,社会大课堂在实践教学链条中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步进化为“活态教材库”全新形态。

为此,我们精心构建“社会热点—学习案例”的即时转化机制,搭建起一座高效、精准且畅通无阻的信息桥梁,让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前沿动态等能够迅速准确地汇聚并转化为学生学习中的鲜活案例。与此同时,我们继续夯实实践资源的课程化设计工作,将红色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园区等蕴含丰富育人价值的社会场景转化为“模块化教学单元”。这些模块化教学单元具备高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旨在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深入社会场景,实现知识传授、高阶思维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此外,我们积极开发项目化学习(PBL)模式,通过构建大课堂中“真实问题驱动—多场域联动—社会化输出”的运作机制,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小课堂“教”之变革与大课堂“学”之变革,二者深度协同、互为支撑,共同构筑起实践育人的全新范式。

三、操作要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时空融合设计

(一)时间维度:聚焦学段进阶,推动有序融合

学段进阶是大小课堂有效融合的重要导向与逻辑脉络。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我们以思政小课堂作为理论基石、社会大课堂作为实践载体,分学段构建“理论导入—实践检验—认知提升”的螺旋上升式大小课堂融合方式,以此保障学生素养培育的连贯性与递进性。小学阶段,该模式细化为“课堂文化浸润—社会场景体验—课堂情感升华”的融合闭环,助力学生从感性认知迈向情感认同;初中阶段,形成“课堂问题解析—社会实践验证—课堂理论迭代”的互动链条,推动学生实现从知识理解到能力提升的跨越;高中阶段,打造“课堂战略预研—社会实践攻坚—课堂价值辐射”的赋能闭环,引导学生达成从理论构建到价值引领的升华;大学阶段,构建“课堂理论创生—社会问题攻坚—价值范式输出”的协同体系,实现从学术创新到社会服务的跃迁。

以“大运河文化传承”项目实践案例为例。小学阶段,学生在小课堂聆听运河传说,汲取文化知识养分;走进大课堂,去码头亲身体验运河文化魅力;回到小课堂,创作“运河故事绘本”,实现文化认知与情感表达的有机统一。初中阶段,小课堂聚焦生态政策分析,为学生搭建理论框架;大课堂开展排污口治理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回到小课堂设计《运河绿道方案》,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高中阶段,小课堂致力于构建运河经济发展模型,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大课堂组织学生参与文旅规划,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双课堂联动开发AR导览系统,实现知识创新与价值反哺的深度融合。大学阶段,在小课堂组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跨学科研究团队,融合考古学、数字人文、公共政策等理论,建构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孪生建模和全球传播叙事的创新框架;在大课堂承接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修复工程,运用激光扫描、AI破损修复技术参与河道遗址保护,开发“数字运河”跨国研学课程等,实现向文化守护、文明互鉴的价值跃升。

(二)空间维度:关注场域联动,实现拓展融合

场域联动作为大小课堂有效融合的空间载体与实现路径,其生命力在于“联”的动态建构与“动”的协同效应。以“家国情怀”主题任务群为例,我们通过场景重构、角色赋能和资源融通,将家庭、校园、社会、云端四大场域系统化串联,形成主题聚焦的全域育人生态。

家庭场域是家国情怀基因传承的起点。围绕“家国根脉寻访计划”主题任务群,我们设计“时空对话·家国记忆”“红色传家宝解码”等特色任务。在“时空对话·家国记忆”任务中,包含小学生完成祖辈口述史采集(寻根)、初中生开展家庭红色物件数字化建档(溯源)、高中生创作家风短视频(传续)三大进阶任务,家长则作为“家风传承人”参与跨代访谈会,形成“寻根—溯源—传续”的任务链闭环。

我们将校园场域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立体解码空间。依托“百年精神图谱工程”主题任务群,构建学科联动的思政育人矩阵。以“真理之路”高中跨学科任务为例,历史学科还原《共产党宣言》首译场景,思想政治学科开展《共产党宣言》原著选读,语文学科组织“望道精神”主题演讲,美术学科设计“信仰之光”版画,戏剧社团编排沉浸式党课《真理的味道》,形成“史料研读—精神诠释—价值传递”的育人链条。

社会场域则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场域。我们实施“新时代红色基因工程”主题任务群,设计“红色地标破译”“乡村振兴研习”等行动式任务。以“红色地标破译”为例,针对高中生设计“大别山精神传承”系列化任务,包含革命根据地旧址测绘(认知层)、大别山挑粮支援前线体验(情感层)、大别山红色旅游线路规划(创造层)三阶任务,学生化身“精神解码员”开展实地探索研究,实现从历史触摸到信念笃定的升华。

云端场域为家国情怀教育提供数字化创新载体。我们开发了“数字中国精神图谱”主题任务群,推出“云上重走长征路”“AI时代青年说”等智能交互任务。在“云上重走长征路”任务中,高中生收集红军行军数据,云端协作绘制《精神坐标》三维地图,以数字技术实现历史记忆的具象化表达。

场域联动的深层价值在于形成思政育人共同体,推动家庭唤醒文化基因、校园铸就精神坐标、社会锤炼价值信仰、云端迭代思想认知的螺旋式进阶。这一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让思政教育在真实情境中生根发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地。

陈明青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人民教育》2025年第9期,原标题为《从理论到实践: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育人难题如何破局》

作者:陈明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开... ###标题:开心一刻:一今天跟老婆吵架,没两句臭婆娘居然叫我滚…… XXXXXX年XX月XX日XX...
原创 潘... 西门庆将潘金莲绑在葡萄架下这一情节,出自《金瓶梅》第二十七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
原创 日... 当日本自卫队在秘密军演中三番五次要求美军对中国使用"核恐吓"时,他们或许忘了两个关键事实:中国早不是...
原创 三... 要是把古代皇帝拉个群,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这四位估计能组个 “灭佛兄弟团”。历史上...
传小S即将复工,吴宗宪回应女儿... 新闻荐读 7月29日据媒体报道,近来《小姐不熙娣》争议不断,于4月接棒主持的吴姗儒今传有意请辞,小S...
本轮华北强降雨为何如此极端?专...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从昨天到今天,我国华北大部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这场雨为何如此极端?有哪些特点...
千亿育儿补贴,为何没炒热飞鹤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育儿补贴来了。 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邬万颖,被查 四川成都武侯区纪委监委7月29日消息,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邬万颖涉嫌...
黑店的货!迪亚斯22年4900... 利物浦边锋路易斯-迪亚斯即将加盟拜仁,球员转会费总价高达7500万欧。迪亚斯是在2022年1月份加盟...
人才缺口近百万!为何年轻人开始... 近日,“绿领”人才成新宠,“双碳”领域人才需求近百万人引发一波关注。 数据显示,目前“双碳”领域的相...
奏响“AI交响乐”,智能体为何... 中新社上海7月29日电 (记者 郑莹莹 刘育英)为期4天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于29日在上海...
原创 西... 大学校园里,"转专业"是学生们调整学业方向的重要节点。2024年,西华大学发布的拟转专业学生名单中,...
原创 仅... 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柬埔寨就已经撑不住了,要求停火。令人惊讶的是,打了才三天,柬方就先低头认怂,究竟...
原创 俄... 中国海军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福建舰的首次亮相,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俄罗斯媒体突然提到,苏联曾...
花1300元买二手票进馆,人工... “今年没想到票卖光了,我们客户进不来,最后花了1300元购买二手票才进来场馆。”展会第一天现场有厂商...
从“密谈”到“拒谈”:特朗普为...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访问期间再次谈及俄罗斯问题,罕见表示“对普京非常失望”,并...
“廉价版”特斯拉Model Y... 面对严峻的销量挑战,即便身为新能源"一哥"的特斯拉也终究扛不住,开始推出主打销量的车型,力求改善自身...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育人... 思政小课堂是理论武装的主阵地,社会大课堂是实践育人的大熔炉,二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场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