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谈”到“拒谈”:特朗普为何对普京转向强硬?
创始人
2025-07-29 17:20:59
0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访问期间再次谈及俄罗斯问题,罕见表示“对普京非常失望”,并说“已经不再有兴趣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话”。这标志着一贯主张“通过个人外交终结冲突”的特朗普,对普京的政策态度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这为俄乌冲突的下一阶段走向投下了关键变数。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特朗普称对普京非常失望,并将停火期限由50天缩短为10至12天。

从“密谈”到“拒谈

特朗普与普京的关系长期备受关注。从2016年大选期间的“惺惺相惜”,到2018年赫尔辛基峰会期间“力挺普京否认干预选举”,再到如今公开表示“已不愿与普京对话”,其态度经历了由“亲近”到“切割”的剧烈反转。

第一任期内,特朗普多次表示欣赏普京的“强人作风”,强调希望与俄罗斯改善关系,同时还在竞选和执政期间批评北约扩张政策。

俄乌冲突爆发后,特朗普仍避免直接批评普京,并且一再声称:“如果我当总统,这场冲突根本不会发生。”

重返白宫后,特朗普在上任头几个月中试图通过“私密通道”推动俄乌和谈:包括安排高层秘密通话、派出私人代表与克里姆林宫进行接触,甚至一度向媒体放风称“和平窗口仍在”。然而,这一系列试探最终并未取得进展。俄罗斯方面并未对特朗普释放的“快速和平”信号做出实质性回应,反而在战场上加大东部攻势,强化对哈尔科夫地区的压力,这不禁令白宫对俄罗斯结束冲突的意愿产生疑虑。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发生转变。此前建立在“私交”“交易”“通道外交”基础上的构想,被更加冷静而具防范性的政策姿态所取代。于是便有了这番意味深长的表态 ——“我对与普京的谈话不再感兴趣”。

这一变化,不仅是个人情绪的失望,也是在试图“低成本解决冲突”的路径被反复拒绝后,对对方意图的结构性重新判断。特朗普的俄乌路线,在这一判断基础上悄然转轨。

△美联社报道,特朗普表示,他将要求俄罗斯在10至12天内停战。

重塑对俄路线

虽然特朗普依旧反对拜登政府的“无限援乌”政策,但如今其对俄乌冲突的政策逻辑已明显发生变化。特朗普已不再试图充当“中间人”,而是选择以战略收缩、明确边界的方式,重新定位美国在冲突中的角色。

首先就是主动减少涉战投入,明确预算削减和政策退场。特朗普政府在今年5月正式提交给国会的《2026财年国防预算》中,对乌援助额度明显下降,削减了超过40%的对乌安全援助预算,并取消了原计划中的“长期安全承诺条款”;此外,白宫也已在今年3月初宣布,暂停此前设立的“乌克兰重建基金”审批流程,并冻结与乌克兰财政部对接的双边援助谈判。

其次是告别“个人外交主导”。特朗普竞选期间就表示“我可以在24小时内解决冲突”,上任后,曾尝试通过私人特使和非正式渠道与普京建立沟通机制。但在数轮秘密沟通未果、战场态势恶化后,如今转变为了“不再对与普京对话感兴趣”,显然放弃了将冲突解决建立在领导人私下交易的设想上。此外,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今年4月也表示,美国将不再单方面提出停火草案或和平方案,“若欧洲与联合国体系愿牵头调停,美国可以支持,但不会主导”。

最后,特朗普正在将压力转向欧洲,要求北约“接手”。特朗普反复表示“欧洲必须为自己的安全买单”,要求北约国家加大对乌支持,释放出美国意图战略抽身的强烈信号。今年6月北约峰会期间,特朗普与北约秘书长吕特通话,明确要求欧洲国家“至少将对乌援助提升一倍”,并提出“美国不再自动履行安全空白责任”。

这些举措都表明,特朗普政府的目标并非直接终止冲突,而是退出冲突的结构性主导角色,并推动其转型为欧洲自身的“地缘责任”。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网站刊文,认为削减对乌克兰援助降低了和谈可能性。

“失望”与“拒谈”背后的政治考量

特朗普最新的“对普京失望”表态,不仅意味着个人关系的转折,更是其多层次政治与外交博弈的一部分。

国内修形象:切断“通俄”阴影。在目前面临多重问题的情况下,特朗普急需摆脱“通俄门”残留影响。在舆论与党内保守派压力下,通过公开“拒谈普京”,他可以迅速完成形象反转,塑造“清醒、现实、强硬”的外交领袖形象。

外交转向:从主动斡旋者到旁观者。特朗普一度试图以“个人交易”主导和平,但如今的拒谈反映出他对俄罗斯配合前景失去信心,也意味着美国将不再承担解决冲突的道义责任,而是回归“旁观、疏离、重压欧洲”的战略姿态。

议价策略:以断联方式加压普京。特朗普熟悉博弈战术,此番“封锁沟通”也可能是为了对普京施加更大压力,迫使俄方调整姿态,接受特朗普设想的冲突解决框架,或在未来的外交窗口期换取更大利益。

为乌克兰“低调停火”铺设舆论地基。尽管特朗普对普京态度趋冷,但他并未放弃推动冲突“快速结束”的目标。区别在于,如今他更可能通过冷处理、削弱支持的方式,促使乌克兰主动调整目标,为未来的“冻结战线”式停火打开舆论空间。

△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在美国削减对乌援助的情况下,欧洲想尽办法迫使美国继续援助。

冲突将走向何方?

在特朗普政府的重新主导下,俄乌冲突的下一步不再是“胜负决战”,而更可能呈现如下三种路径之一。

首先是低烈度停火、冲突冻结。在美方削减援助、俄方资源承压、乌方回旋空间有限的三重背景下,冲突可能被迫暂停在“实际控制线”附近,走向一场没有正式和平协议的“冷和平”。

其次可能是欧洲单独撑起对乌支持体系。随着特朗普公开拒谈、削弱参与,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话语权下降,欧洲国家被迫接管对乌主导权。但内部分歧、财政紧张与北约政策协调能力,将成为持续挑战。

最后,谈判破裂、局势反弹的风险仍然存在。若俄罗斯误读美国的“战略抽身”为“默认现实”或“放弃介入”,意图在美欧协调空档中取得战场突破,趁势重启军事攻势,则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美国国内政治可能反弹,白宫被施压重启援乌项目;北约也将被迫紧急调整战略部署,内部或将陷入更深层次的分歧与应对被动;甚至使美国不得不重返其试图退出的战局中心。

特朗普不再有兴趣与普京对话,这一表态标志着“特朗普外交”的根本转向:从第一任期的“个人通道”“交易治外”,转向第二任期的“战略边界明确”和“责任外推”,俄乌冲突的走向不再是由美俄首脑“定调”决定,而是回归结构博弈、区域拉锯和国际体系碎片化的长期斗争。

但问题仍在:当白宫不再希望对话,克里姆林宫也未愿退让,欧洲自身难以一力支撑时,“和平的接线人”将由谁来担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武卫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开... ###标题:开心一刻:一今天跟老婆吵架,没两句臭婆娘居然叫我滚…… XXXXXX年XX月XX日XX...
原创 潘... 西门庆将潘金莲绑在葡萄架下这一情节,出自《金瓶梅》第二十七回《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
原创 日... 当日本自卫队在秘密军演中三番五次要求美军对中国使用"核恐吓"时,他们或许忘了两个关键事实:中国早不是...
原创 三... 要是把古代皇帝拉个群,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这四位估计能组个 “灭佛兄弟团”。历史上...
传小S即将复工,吴宗宪回应女儿... 新闻荐读 7月29日据媒体报道,近来《小姐不熙娣》争议不断,于4月接棒主持的吴姗儒今传有意请辞,小S...
本轮华北强降雨为何如此极端?专...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从昨天到今天,我国华北大部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这场雨为何如此极端?有哪些特点...
千亿育儿补贴,为何没炒热飞鹤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育儿补贴来了。 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邬万颖,被查 四川成都武侯区纪委监委7月29日消息,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邬万颖涉嫌...
黑店的货!迪亚斯22年4900... 利物浦边锋路易斯-迪亚斯即将加盟拜仁,球员转会费总价高达7500万欧。迪亚斯是在2022年1月份加盟...
人才缺口近百万!为何年轻人开始... 近日,“绿领”人才成新宠,“双碳”领域人才需求近百万人引发一波关注。 数据显示,目前“双碳”领域的相...
奏响“AI交响乐”,智能体为何... 中新社上海7月29日电 (记者 郑莹莹 刘育英)为期4天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于29日在上海...
原创 西... 大学校园里,"转专业"是学生们调整学业方向的重要节点。2024年,西华大学发布的拟转专业学生名单中,...
原创 仅... 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柬埔寨就已经撑不住了,要求停火。令人惊讶的是,打了才三天,柬方就先低头认怂,究竟...
原创 俄... 中国海军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福建舰的首次亮相,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俄罗斯媒体突然提到,苏联曾...
花1300元买二手票进馆,人工... “今年没想到票卖光了,我们客户进不来,最后花了1300元购买二手票才进来场馆。”展会第一天现场有厂商...
从“密谈”到“拒谈”:特朗普为...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访问期间再次谈及俄罗斯问题,罕见表示“对普京非常失望”,并...
“廉价版”特斯拉Model Y... 面对严峻的销量挑战,即便身为新能源"一哥"的特斯拉也终究扛不住,开始推出主打销量的车型,力求改善自身...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育人... 思政小课堂是理论武装的主阵地,社会大课堂是实践育人的大熔炉,二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场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