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胡伟 郑莉 大众日报通讯员 岑昱尧 由珈玉
高温天气下,连续送了6小时外卖的段勤功已汗如雨下。他轻车熟路地拐进位于威海闹市小巷的“环小蜂”骑手驿站,将电动车放在后院充电,随后走进凉爽的驿站里,接过同行李庆民递来的矿泉水一饮而尽。“我做外卖员8年了,今年夏天,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段勤功说,如今他还是“流动小巷管家”,也在力所能及地为城市发展尽一份力。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总量8400余万人。他们以灵活的姿态活跃在城市街巷中,既是守护民生便利的“奔跑者”,也因流动性强、归属感弱等特点,成为基层治理中需要关注的“变量”。如何让千万“小哥”在城市找到温暖港湾,从“城市过客”变身与城市共成长的“建设者”?
“环小蜂”骑手驿站:
跑累了的外卖员有了休息去处
50平方米左右的“环小蜂”骑手驿站里整洁温馨,书籍、空调、饮水机等一应俱全;驿站外,配备了换电柜、充电桩等设施,方便“小哥”们使用。
“我做外卖员8年了,一直在这附近接单。以前等单的时候,只能找个树荫待会儿,电动车阻碍车辆进出要经常挪车,还容易与周边商户发生冲突,感觉这个城市没有属于我们的一块地方。”段勤功回忆。
转机出现在去年9月,环翠区环翠楼街道东北村社区收回了位于向阳街的自有产权门市房,打造了“环小蜂”骑手驿站,并引入专业的社会公益组织,承接驿站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运营,让跑累了的“小哥”们有一处休息的去处。
驿站位于威海市中心城区的商业中心,周边有威高广场等九大商业综合体,以及栖霞街和属相街两条特色街区,社区为何放弃可观的租金收益,投资打造驿站?东北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艳军说:“我们社区周边有餐饮、零售业商户近2000家,每天有近千名外卖、快递行业的新就业群体人员,活跃在周边的大街小巷。虽然他们是我们的流动居民,但也应是我们社区服务的对象。社区选择以服务拉近与‘小哥’们的距离,帮助他们打造一个小‘家’,进而将其吸纳为社区服务力量的有益补充。”
除了为“小哥”们量身打造骑手驿站,社区还联合沿街的餐饮、便利店等商户,设置了网格微站,让新就业群体可以就近休息。
近年来,威海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探索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驿站—网格微站”三级服务阵地群。目前,已推动全市400余处商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70余处“社区驿站”,300余处网格微站加入进来,向新就业群体一站式提供新人入职、社保咨询等服务,成为他们扎根城市的重要支撑。
“骑”先锋议事会:
自己的声音被倾听,更愿意向社区靠拢了
最近,在威海高区万和花园小区派送外卖订单的骑手王伟,解锁了“新体验”。到达该小区门口后,将车停在外卖车辆专属停车区,进入小区后,再免费使用人力摆渡车送货上门。“以前这样的封闭小区,我们的车进不来,只能步行,比较费时。有了免费摆渡车,派送效率提高了。”他说。
变化离不开田和街道新就业群体恳谈会的“助攻”。恳谈会上,骑手诉说心声,与会街道相关站所负责人能解决的当场给出答复,无法解决的则在会后讨论解决方案,形成“诉求收集—分类办理—跟踪解决”的闭环工作机制。此外,威海高区还为每名骑手确定了1名“小哥娘家人”,由街道或社区干部担任他们的“固定联系人”,有困难随时电话联系,让骑手们有了依靠。
诉求精准有效解决,才能让新就业群体安下心“全力奔跑”。“很多新就业群体集体感、归属感较弱。”环翠区委社会工作部二科副科长盛惠琴表示,因此,需要将他们凝聚起来,倾听和解决他们的诉求,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
在李艳军的办公桌上,有厚厚一摞“需求清单”。“只有深入了解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才能确保服务精准对接、有效落实。”她介绍,社区常态化通过“骑”先锋议事会、“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动态收集新就业群体在工作环境、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社区整合共建单位、企业商户、工青妇群团组织等各方资源,根据“需求清单”制定“服务清单”,并针对性提供服务。
“因为工作特点,我们三餐不定,上次‘骑’先锋议事会上,我提出了错峰就餐的建议,没想到社区很快对接了30家餐饮商户为我们提供错时就餐服务。自己的声音能被倾听,更愿意向社区靠拢了。”外卖骑手李庆民说。
不可或缺的“新”力量:
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之中
近日,威海经开区韩乐坊西街附近一处垃圾房突然冒起浓烟,正在附近取餐的外卖骑手于建国发现后,立刻拨打了火警电话,并借用附近店铺灭火器进行灭火。与此同时,多名外卖骑手也纷纷停下手中正在派送的订单,加入灭火队伍,最终在消防车到达前基本控制住了明火。面对众人的夸赞,于建国表示,“这是作为一名‘流动小巷管家’应该做的。”
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具备“及时响应”的能力,这一优势让其逐渐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威海市各街道因地制宜,将其吸收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让曾经的“城市过客”变身为城市建设的一分子。
此前,韩乐坊社区党总支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特点,选聘优秀骑手为辖区“流动小巷管家”,平时参与志愿服务,急时快速响应。目前,像于建国这样的“流动小巷管家”,威海已吸纳600多名。
为调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威海各区、市积极探索积分管理等模式。
在威海高区怡园街道钦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积分攻略:拍摄安全隐患记10分/次、参与反诈宣传积5分/场、助老代购服务奖20分/次。这个由社区党委联合商户开展的“怡”路同行骑士公益积分计划,正将骑手的志愿服务转化为真金白银的优惠。“上个月用公益积分兑换了保温杯,这周又用积分抵了理发费,现在连买粮油都能打折。”外卖骑手张志强,展示着手里新兑换的物资说道。
“如今,新就业群体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力量。威海将不断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威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