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过了一天,印度的态度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印度已经同意美国的要求,停止从俄罗斯采购能源。许多人因此认为印度对美国的威胁迅速屈服。然而,仅仅24小时之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在8月2日,印度政府的两位匿名高级官员透露,印度和俄罗斯已经签订了长期的能源合同,短期内不会停止购买俄罗斯的能源。随后,路透社和纽约时报等媒体也证实了这一消息。也就是说,印度从“秒怂”到“秒杠”的态度转变,莫迪决定坚定立场,选择与特朗普硬碰硬。
那么,为什么印度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呢?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俄罗斯的石油对印度至关重要。根据美联社的报道,乌克兰战争爆发前,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6.8万桶石油。但随着战争的爆发,这一数字激增至112万桶。到2023年5月,印度的日均进口量已经达到了210万桶的峰值,尽管稍有回落,但依然维持在高位。根据印度媒体的统计,印度每天消耗大约550万桶石油,其中88%来自进口,而俄罗斯的石油占到了进口总量的四成以上。重要的是,俄罗斯提供的能源价格异常低廉。印度人天性喜欢占便宜,如何放弃这样一个“肥肉”呢?特朗普要剥夺印度的便宜油,显然让印度非常不满。
其次,印度独特的文化和经济特性也是其转变的重要因素。印度在民族主义上有着强烈的情感,特别是在面对外来压力时,印度人往往表现得极为倔强。正如印度的许多文化传说一样,一旦他们的民族气节被挑战,便展现出坚决的反击姿态。而经济上,印度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依赖制造业出口,而是更多依赖服务业和海外劳工收入。大量印度工程师在美国工作,他们赚取的美元汇回国内,成为印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这种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经济模式几乎没有影响。印度通过外包软件开发等方式赚取美元,与美国的贸易关系远远不如特朗普所想象的那样紧密。
不仅如此,印度本身就以“赖账”著称。在外贸方面,印度客户对定金和支付的态度非常不可靠,这也是印度经济体系的特点之一。它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并“巧妙”地让投资者陷入困境,从中获取巨额利润。莫迪和他的幕僚显然已经意识到,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根本无法动摇印度的经济根基。相反,如果放弃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印度将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购买价格高昂的能源,这无疑对印度经济将造成巨大的损失。考虑到俄罗斯石油占到印度进口能源的半壁江山,莫迪的决定显得更加合理。
因此,从特朗普的威胁到印度的坚决反击,仅用了24小时。这一变化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量,还涉及到印度独特的民族情感和倔强性格。特朗普的关税可能让印度损失数百亿,但失去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印度的损失将可能达到数千亿。从经济上看,莫迪显然做出了精确的算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的威胁已经不再具备过去的威慑力。连印度这样的国家都敢硬杠特朗普,难道中国就会惧怕这些威胁吗?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显然无法继续压制全球市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