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争权夺位贯穿始终,主线是以老四为首的“四爷党”和老八为首的“八爷党”之间的竞争。
康熙驾崩前,表现出来的是“九子夺嫡”的争斗,雍正即位后,成了得利者,除了老十三,曾经的竞争者,都合起伙来对付雍正,设法给雍正难看。
到了老八逼宫时,暗斗彻底明牌,面对老八的咄咄逼人,为什么只有王文昭和张廷玉替雍正说话?
其实,老八那边站出来说话的也不多,除了老八老九老十和旗主王爷,也没有其他大臣说话,隆科多明牌,也是雍正把他点出来后,才不得不说话。
原因无他,任何大佬之间的决战性战斗,都是核心人物的直接碰撞,其他的都是小虾米,只会冷眼旁观,等局势稳定后,他们才会推波助澜,而不是未分胜负时就冲上去当炮灰,除非不得已。
王文昭和张廷玉站出来说话,是因为他们和雍正有深层次“绑定“关系,不得不站出来,是没办法选边站队的。
王文昭是殿试时得到雍正“特殊“照顾的人,先是晕倒后得到雍正的照顾,最后别人都交卷了,只剩他一个人,时间已经很晚,雍正亲自为他掌灯,一直到等他写完。
不说殿试本来就是天子门生,需要高中者忠心于皇上,雍正的特殊照顾,更需要王文昭感恩戴德。
如今主子遭刁难,他就算如何不认同雍正,也必须想方设法为雍正解困,否则,就会被公认忘恩负义,事后别管谁胜利了,他都没有好果子吃。
就像王文昭自己所说:
“臣对田文镜、对新法是有些看法,但臣现在说的不是这个”。
王文昭不愧为状元,说话滴水不漏,开头先表明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对田文镜有看法,对新法有意见,表明和大多数官员是站在一起的;随后又说今天说得不是这个,是对责难雍正的永信的参。
意思就是说,我是你的门生,哪怕你是错的,我也要维护你,这是忠心不二,这是知恩图报。
张廷玉是康熙朝和雍正朝的重臣,是雍正的股肱之臣,是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
如此重要的身份,在这样生死较量的场合,他不发言是不行的,但他等核心人物都跳出来,把该说的话说完了才说,可见他的睿智。
在等待发言过程中,掌握老八他们诉求的核心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才方便拆解,对症下药。也正是他的发言,才从理论上给了老八“致命一击”。
没有了理论基础,老八所提的“八王议政“就失去了唯一的法理依据。
除此之外,根据《雍正王朝》的剧情,康熙晚年,在布局隆科多时,给了张廷玉一个诏书,就是隆科多如果勾结老八他们,是可以直接被拿下的,而且隆科多也知道张廷玉手里有这个杀手锏。
隆科多拒绝雍正,已经公开和老八勾结在一起,如果老八得势,成功架空了雍正,隆科多必然会第一时间把张廷玉除掉,否则,只要张廷玉在,就拥有了随时除掉隆科多的合法手段。
出于自己的身份和手握隆科多命脉的现实,张廷玉不得不为雍正说话,后发制人的发言,一锤定音撕破了老八的阴谋。
除了他们两个外,其他大臣如何说话?你们亲兄弟自己的事儿,如何插手?不愿,不敢,也不知如何插手。
他们中绝大多数既没有王文昭的必须,也没有张廷玉渊博的见识,一旦说话不当,就有杀头之祸,沉默不语,静等尘埃落定,才是上策。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