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明设了止损,为何总忍不住撤销?背后这3个人性弱点,你中了几个?
创始人
2025-09-09 10:03:38
0

2025年一季度A股交易数据显示,超60%的散户投资者曾设置过止损单,但其中48%的人在股价触及止损线后选择撤销或修改止损位。老股民王强就是典型代表——他曾在某新能源股上设了15%的止损线,股价跌到14.8%时他咬牙坚持,跌到16%时他慌了神,最终在跌22%时割肉离场,亏损超30万元。

“设止损时理性,撤止损时感性。”券商投顾李敏说,“多数投资者知道‘止损重要性’,却败给了人性弱点。这背后是3个深层心理机制在作怪。”

损失厌恶:亏1万比赚1万更痛,痛到让人“非理性死扛”

张磊,42岁,上海某企业主,2024年重仓某医药股。他设了10%的止损线,股价跌到9.5%时,他盯着账户里的“-5.8万”数字,手开始发抖。“这钱是我半年利润,现在割了,等于白干半年。”他自我安慰,“再等等,说不定明天反弹。”结果股价继续下跌,3周后他被迫在-25%的位置止损,实际亏损14.5万。

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指出:人对损失的痛苦感是同等收益快乐感的2倍。比如,亏1万元的痛苦,需要赚2万元才能抵消。这种心理导致投资者在亏损时倾向于“死扛”——他们不愿接受“账面亏损”变成“实际亏损”,哪怕理性告诉他们“继续持有可能亏更多”。

“损失厌恶是止损的‘头号杀手’。”财经作家吴晓波分析,“投资者会把‘撤销止损’等同于‘避免损失’,却忽略‘不止损’可能带来更大损失。比如,某股从10元跌到8元,投资者撤销止损,结果跌到5元,亏损从20%扩大到50%,回本难度呈指数级上升(从需涨25%到需涨100%)。”

过度自信:总觉得自己“能抄到底”,结果抄在半山腰

陈敏,35岁,深圳私募交易员,2025年初重仓某半导体股。他设了12%的止损线,股价跌到11.8%时,他盯着K线图嘀咕:“这波下跌是‘技术性调整’,明天肯定反弹。”他不仅没止损,还加仓10万元“摊薄成本”。结果股价继续下跌,2周后他被迫在-28%的位置割肉,亏损超40万元。

“过度自信是投资者的‘常见病’。”券商首席策略师张华说,“尤其是有过‘抄底成功’经历的人,更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他们相信‘自己比市场更聪明’,却忽略‘市场走势由无数因素决定,个人判断可能完全错误’。”

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某券商对2018-2024年A股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记录分析发现,在股价下跌过程中加仓的投资者,平均亏损幅度比“严格止损”的投资者高23%;其中,76%的加仓行为发生在股价下跌前30%(即“半山腰”位置),仅有14%的加仓行为发生在股价底部区域。

“过度自信的本质是‘认知偏差’。”心理学教授王琳指出,“投资者会把‘短期正确’等同于‘长期正确’,把‘运气’等同于‘能力’。比如,某次抄底成功可能只是赶上了政策利好,而非判断准确,但投资者会归因于‘自己眼光好’,进而在下次下跌时重复错误。”

沉没成本陷阱:投入越多,越难“及时止损”

赵辉,50岁,杭州退休教师,2024年买入某消费股。他设了15%的止损线,股价跌到14.5%时,他想起自己为研究这只股花了2周时间,看了30份研报,还咨询了3个“专家”。“如果现在止损,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他咬牙坚持。结果股价继续下跌,半年后他被迫在-35%的位置割肉,亏损超20万元。

“沉没成本陷阱是止损的‘隐形杀手’。”经济学家刘明说,“它指人们会因为‘已经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而继续坚持错误决策,哪怕理性告诉他们‘应该止损’。在投资中,这种心理表现为‘越亏越不愿卖’——投资者会把‘止损’等同于‘否定自己的判断’,进而选择‘死扛到底’。”

实验数据揭示了沉没成本的影响:某大学让两组投资者模拟炒股,A组被告知“每只股最多持有1个月”,B组无时间限制。结果,B组投资者在股价下跌时更倾向于“死扛”,平均亏损幅度比A组高18%;其中,63%的B组投资者表示“不想承认自己选错了股”,而A组这一比例仅为32%。

“打破沉没成本陷阱的关键是‘区分‘过去成本’和‘未来收益’。”投资顾问李敏建议,“投资者要问自己:‘如果现在没持有这只股,我会买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应该止损——过去的投入已经无法收回,未来的决策应基于‘当前价值’和‘未来预期’,而非‘已经亏了多少’。”

如何破解“止损撤销魔咒”?3个实用策略

  1. 机械式止损:用条件单替代手动止损。比如,在交易软件设置“股价跌破X元自动卖出”,避免情绪干扰。某券商数据显示,使用条件单的投资者,止损执行率比手动止损高67%。
  2. 分散持仓:单只股仓位不超过总资金的20%。即使某只股触发止损,整体亏损也可控。比如,总资金100万,单只股亏15%,整体亏损仅3%,远低于“重仓单吊”的亏损幅度。
  3. 定期复盘:每月统计一次“止损执行率”,如果低于70%,需要反思是否被人性弱点影响。比如,某投资者复盘发现,自己撤销止损的场景多是“股价连续下跌3天后”,他据此调整策略——“连续下跌3天无反弹,强制止损”,执行率提升至85%。

止损不是“认输”,而是“保护本金”

“投资是‘概率游戏’,没有人能100%正确。”私募基金经理陈峰说,“止损的本质是‘承认错误,控制损失’,而非‘否定自己’。就像开车要系安全带——系上不是因为“一定会出事故”,而是为了“万一出事时能保命”。”

那些在股市里活下来的老手,不是“从不犯错”,而是“犯错时能及时止损”。从今天起,设好止损后关掉交易软件,告诉自己:“这一次,我要让理性战胜人性。”

毕竟,本金在,机会就在;本金没了,游戏就结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黄河“第二刷”已开始!为何今年... 8日,2025年黄河汛期调水调沙作业正式启动,这也是黄河今年第二次进行调水调沙。位于河南的小浪底水利...
印度网友疑惑:如果中国真的实现... 最近看到有印度网友在外网问答网站Quora上发问: 如果中国真的实现了载人登月,其他国家还有追赶的机...
爱看头评 | 2天涨粉逾5万,... 正值各大高校入学季,融合“INFP人格”“拒绝内卷”等热梗的招生帖刷屏社交平台,“人大刚子”的小红书...
中央定调后,青岛都市圈“动真格... 城市发展,抱团竞争时代来了。 近日,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潍坊调研,双方举行加快推进青潍同城化发展合作座...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9月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
OPEC+增产力度正在减弱,油... 汇通财经APP讯——过去五个交易日,美原油(WTI)震荡下行,累计跌幅超过5%,周一盘中反弹逾2%,...
原创 鄱... 鄱阳湖变“大草原”了!又没有水了,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未来真的要消失吗?这样下去似乎不是办法一样,为什么...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为何要用胆汁酸... 对规模化蛋鸡养殖场而言,经营的核心从来不是 “赚快钱”,而是系统稳定性、成本可控性和长期竞争力。当蛋...
55万买到“凶宅”!两年后起诉... 9月8日, 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法院 此前审理的一起 男子买到“凶宅”两年后要求退款案, 引发关注。 据...
2天涨粉逾5万,“刚子书记”为... 正值各大高校入学季,融合“INFP人格”“拒绝内卷”等热梗的招生帖刷屏社交平台,“人大刚子”的小红书...
原创 明... 2025年一季度A股交易数据显示,超60%的散户投资者曾设置过止损单,但其中48%的人在股价触及止损...
中年女性,运动为何成为“必选项... 40~59岁的中年女性已经接近更年期或者处于更年期,更年期的各种生理变化,以及其引发的心理变化,是这...
原创 如... 人生在世,亲情是最难割舍的情感。我们总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出息、能有所成就,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
原创 日... 日本东京广播公司TBS在田径世锦赛之前制造舆论盛赞日本女子100米栏最强三人组福部真子、田中佑美、中...
“禁带电话手表到学校”,家长的... 对于电话手表,分类管理、疏堵结合,不失为更人性化的方式。 最近,中小学迎来新学期。在广东深圳,有家长...
全球媒体聚焦丨外媒分析 中国为... 英国《卫报》网站近日发表文章,标题是《为什么中国正成为全球绿色能源领导者》。 文章说,上周,中国举行...
原创 都... 《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古龙最经典的作品,也是一锅粥最喜欢读的小说之一,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你一定会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