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
一场论坛上,福建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出席,期间,省委副书记和一位副省长相继上台演讲和推介。在台下,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是这场论坛的主角。
15日,由民建中央主办的2025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非公论坛)在福建会堂举行。从福建参会的“配置”,可见对于此次论坛的重视程度。
非公论坛在福建会堂举行。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公论坛的主题为何聚焦在“‘两新’深度融合”和“民营经济”这两点上?
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同样在“两新”融合中占主体地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八成。
正因此,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关键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将企业作为切入口,深刻把握发展规律,才能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此次大会为何落地福建?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这并非非公论坛首次与福建结缘。2006年,第四届非公论坛在厦门举办,今年的论坛是时隔近20年,再次落地福建。在今年年初的省两会上,福建就已将“办好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福建举办非公论坛,至少有两点突出优势,一是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是福建发展的特色、活力、优势所在;二是福建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与此同时,今年初,福建提出通过“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促进产业升级,也与今年论坛的主题相契合。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77789”的贡献格局。“两新”融合的生态不断优化,在福建有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在省会福州,培育形成6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和4个超千亿产业园区以及16条重点产业链条,其中民营企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福建的民营企业把一块玻璃、一块电池、一块屏幕等都做到极致,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响当当的“福建品牌”。
从乡镇小玻璃厂起步的福耀玻璃,如今已成为全球汽车玻璃行业的领军者,全球每3辆汽车就有1辆装着福耀玻璃,新能源车企配套率超过70%。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在会上说,在技术创新上,福耀从不搞“空想式研发”,每一个课题都瞄准产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并且能马上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才是企业创新的价值所在。
民营经济的“茁壮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作为“晋江经验”的发源地,福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着天然属性。
长期深耕研究“晋江经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将晋江称为一个充满活力而又神奇的“小地方”,也是一座因民营经济而生、因民营经济而兴、因民营经济而名的城市。他认为,“晋江经验”的要义之一在于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政府把当好企业发展的“引路人”“推车手”和“服务员”作为自己的职责。
“每年大年初一,市四套班子领导给当地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拜年;大年初三,市委市政府召开一百多家异地商会和海外同乡会的会长联谊会,请海内外晋江籍企业家共商发展大计;年后,召开千人企业家大会,让纳税前十名企业家上主席台就座,请上一年做得好的企业家介绍经验。”庄聪生通过观察表示,从晋江当地政府过年期间做的三件事,就能看出晋江的民营经济为什么强。
庄聪生认为,当前,学习、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福建也将此次论坛作为对外推介的一个“窗口”,优化营商环境再次被划了重点。论坛专设了一个福建省情推介的环节,推介中,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兴湖连说了五个“同心”——与企业家同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企业家同心,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与企业家同心,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与企业家同心,创造美好生活;与企业家同心,守护绿水青山。
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也在致辞中表示,将以改革攻坚激发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热忱邀请大家常来福建走走看看、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在大会上,周祖翼向参会的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