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国外交史上的灾难,外长访华之行为何突然被取消?德国不装了,准备对华使出最后一招,干一票大的
创始人
2025-10-28 23:20:17

最近德国外交圈出了个大糗事,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新鲜——他们的外长瓦德富尔,本来都定好10月26号第一次以外长身份访华,结果出发前一天突然宣布不去了。德方给的理由特敷衍,说“没在中国安排到足够多的会谈”,说白了就是中方没人愿意接见他。德国媒体更直接,直接用“没有个人想见到他”做标题,把这事闹得人尽皆知。要知道,中德本来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这种级别的外交行程都是提前好久敲定的,临了黄了,这在德国访华史上都算罕见,简直是公开“打脸”。

为啥瓦德富尔这么不受待见?说到底还是他自己“嘴欠”,出发前非要摆架子、说硬话,直接踩了中方的红线。他先是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样子,对着中国指手画脚:一会儿说稀土管制、半导体出口的事,要中国让步;一会儿又扯俄乌冲突,逼着中国表态,暗示中国“纵容俄罗斯”;最过分的是台海问题,他嘴上说“德国坚持一个中国”,转头又说“具体怎么实施得德国自己定”,还反对“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这话说得就很鸡贼了——表面上两边都不得罪,实际上给“一中原则”留了个“自己瞎定义”的口子,压根不提反对“台独”,这中方怎么可能接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就把话挑明了:世界上就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中原则”就这一个说法,没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说“维护现状”却不反“台独”,本质上就是放任“台独”搞事情,这是红线,谁碰谁倒霉。瓦德富尔偏要往红线上撞,结果自然是中方降低接待规格——原本王毅外长可能还会接见,其他高层直接没安排。德国一看这待遇,觉得不划算,干脆就临时撤了行程,德媒才会直白说“没人想见他”。

其实德国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挺精,瓦德富尔这次访华,带的队伍一点不小,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头头、稀土进口企业的代表都跟着,明摆着是奔着“谈生意”来的。德国经济本来就靠出口,产业链绕着全世界转,离了中国市场和供应链根本玩不转——就说稀土吧,他们造汽车、电机、高科技产品,没这东西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安世半导体的事,荷兰之前瞎搞把安世半导体扣了,直接导致全球汽车供应链要断,德国每辆汽车得用五百枚这种芯片,现在找替代的要么产能不够,要么认证要好久,汽车、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这些支柱产业都快扛不住了,西门子、道依茨这些大公司都急得上火。

可德国偏偏搞“既要又要”:想跟中国谈合作保供应链,又非要在政治上摆姿态、挑毛病。瓦德富尔这一套,其实是继承了他的前任贝尔伯克——一边承认“离了中国经贸不行”,一边又把价值观、地缘政治往谈判里塞,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在台海、稀土这些敏感问题上压中国。这种操作,顶多在德国国内骗骗舆论,想赢中国的信任?门都没有。

访华行程黄了之后,德国非但不反省,反而开始“耍横”。德国中央银行行长纳格尔直接放狠话,说“最好跟中国达成协议,不然德国就要使出最后一招报复,必须强硬起来,干一票大的”。虽然没明说这“最后一招”是啥,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想联合其他欧盟国家,用那个所谓的《反胁迫工具法案》——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贸易“核选项”,能限制贸易、卡知识产权、不让外资进场,之前一直只敢用来吓唬人,从没真用过。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跟着起哄,说中国搞稀土管制是“经济胁迫”,要欧盟考虑用这个工具。

可他们也不想想,真要这么干,自己扛不扛得住?德国汽车产业本来就在转型,电驱、新材料全靠中国市场;欧盟好多企业,航空航天、机械制造领域几乎全用中国的芯片,医疗领域86%都靠中国供货。真要“脱钩断链”,先垮的说不定是他们自己。之前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跟欧盟谈的时候就说过,稀土管制是中国依法完善出口体系,一直给欧盟企业开绿灯;安世半导体的事,是荷兰不讲规矩,欧盟该管管荷兰,而不是来找中国麻烦。欧盟那边其实也没底,默茨自己都说,现在连要不要用这个“反胁迫工具”都没谈拢。

这事还连累了德国总理默茨——本来瓦德富尔访华是给默茨后续访华“打前站”,现在前站直接垮了,默茨的访华计划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中方的信号其实早传得很清楚:高层交往不是筹码,想靠耍小聪明换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根本不可能。台海问题不是德国搞政治表演的工具,说“一中”就别留尾巴,说“维护现状”就必须反“台独”,别玩文字游戏。

德国《焦点》周刊其实说得挺明白:跟中国打交道,与其想着“惩罚”,不如学学中国的务实;别带着敌意,多看看中国的经济实践。中国现在的态度很简单:想谈合作,咱们就坐下来聊方案;敢碰核心利益,那就别怪中方态度坚决。中德本来有互信基础,要是为了几句政治空话丢了长期合作,德国自己心里得掂量掂量。

说到底,大国交往讲究的是稳重、理性、务实。把话说明白,把红线划清楚,给彼此留余地,企业才能安心,中欧关系才能稳。德国要是还抱着“又想占便宜又想摆架子”的心态,继续试探中方红线,路只会越走越窄。这次瓦德富尔访华遇冷,说不定就是中欧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不是分输赢,而是讲规矩:谁尊重对方的核心关切,谁才能走得远;谁把合作当平等的事,谁才能拿到真好处。想跟中国做朋友,先学会别碰红线,这道理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如果路易斯离开申花 一场让人遗憾的2比2后,申花没能抓住超越蓉城,追平海港的良机,全队上下和球迷都有些失望。除去比赛中那...
原创 如... 文/婷妈 当孩子像小尾巴一样寸步不离,当小手紧紧攥着你的衣角不肯松开,许多父母会陷入“孩子是否过于依...
原创 一... 中年,对女人而言是身体状态的 “转折期”—— 代谢变慢、肌肉流失、激素变化,加上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
23岁小伙靠模型“复活”老房子... “老家”是什么? 是回不去的旧时光,也是见不到的旧熟人。 是烟火气缭绕的老楼。 是晒过太阳后暖...
吾乡大藏·滕州|在这片“风水宝... 前不久,记者来到荆河西岸的滕州博物馆,在这里偶遇了专研美术考古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郑岩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