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电价有积极意义,负电费又说明什么?】
——享能汇工作室
(文中的凌风、无名、喜君等人均为化名)
10月电力市场电费结算单到手后,山西省内光伏电站纷纷傻眼了,不曾想过的“倒贴钱发电”剧情上演——A电站发了300多度万的电,最后还要给每度电交出去1毛多的电费;有公众号发布极端情况,B电站发了500万度电,最后度电倒贴近2毛钱,笔者经核实,山西光伏确实遭遇了集体“滑铁卢”——10月山西光伏电站整体结算均价仅27.66元/兆瓦时,与1-9月相比实惨(如下图),然而核实过程中,却也发现个别电站逆势盈利。
那么山西光伏电站这一“你哭我笑”的情况,竟是为何?
罕见的光伏低出力
光伏电站交易员凌风证实:“10月光伏电站亏损是普遍情况。
反常的天气是这场亏损潮的导火索。往年10月本应是 “秋高气爽” 的高出力时期,今年山西却持续阴雨 ——“印象里10月16日之前就没见过晴天,新能源整体出力较差。” 凌风回忆。
而在现货市场,由于光伏出力大幅下降,火电报价高企,以往中午常现 “零电价” 的山西市场,10月部分午间现货价格飙至顶格1.5元/度。而早在9月底做10月月度交易的时候,多数电站交易员习惯性地按照历史情况预估了发电量,叠加“山西光伏装机高,中午零价是常态”这一惯性认知,因此很多人都选择用9分的价格出手提前锁定了电量。受国庆假期影响,10月份中旬交易在也早于节前完成。凌风补充:“手上的月度双边价格也才285元/兆瓦时。”
核心矛盾最终集中爆发——光伏电站因阴雨发不出电,却要兑现手中的中长期合约,只能被迫以高价在现货市场买入电量履约。 低卖加高买,产生了巨额亏损。
中长期合约结构风险暴露
凌风认为,2025年年度交易把新能源挤得够呛:“山西出台2025年长协文件时,售电公司和火电企业的年度合约下限为60%。”
据悉,因为2024年全市场火电整体亏损情况严重,2025新政策明显向火电倾斜。凌风补充:“过去售电公司的风光持仓量高于火电,基本在20%左右,今年有60%火电,哪有新能源空间?只能去月度低价竞争电量。”
交易人士无名透露:“10月光伏企业的中长期合约持仓量不算高得离谱,处于正常水平。但从交易角度看,真正的问题出在天气预判与实际情况的严重背离,直接让中长期合约这个压舱石变成了风险敞口。”
被问到月内是否尝试通过减仓规避风险时,凌风脱口而出:“没人接盘。”
无名进一步解释:“山西设有旬交易和日滚动,但在实际操作中,越临近交割节点,价格就越接近现货,电站最终相当于在最后一刻被现货价格强制平仓,风险根本无法转移。”
气象预测能力存在系统性短板
所有人都按惯例报发电量,意味着行业集体性的气象预测能力短板。
无名对此表示认可:“目前行业还不具备超过7日的天气预测科技条件。7天以内的预测能依托气象云图,1-2天的预测精度还算准,但是时间长了就预测不准了。如果要预测1个月的天气,现在多数交易员普遍都参考过去3年内历史数据。” 这意味着,由于缺乏可靠的超7日新能源出力预测技术,市场主体只能被动依赖历史气象数据做决策。
据了解,省交易中心目前可提供的气象预测为D+5日(未来5天),无名直言:“其实大家最怕的就是反常的阴天和晴天,不管是集中式电站还是分布式电站,越想追高收益,加的杠杆越高,一旦天气和价格博反了,损失就会放大,这次10月的行情,就是交易员就普遍博反了方向。”
市场主体策略分化
与大多数电站的倒挂惨状不同,代理交易公司的交易员喜君却博对了——10月市场均价仅27.66元/兆瓦时,而他代理的光伏电站的度电收入超过了80元/兆瓦时。
谈及盈利关键,喜君透露山西8-9月的降雨首先引起了他的注意:“10月假期负荷低,结合多个气象源交叉分析,判断10月仍有较大降雨概率,再叠加国庆假期负荷偏低的影响,一开始就制定了保守的月度交易策略。
具体操作上,他首先在月度上选择在10-14点5个时段做仓位,将持仓比例保持在60-70%低位;到了月内旬交易,结合天气数据,上旬和中旬交易时积极减仓,到了下旬再加仓,规避了大部份的现货高价风险,同时通过日滚动积极操作,结合价格预测再增减仓。” 保守策略使他博对了方向,最终成功避免了“负电费”结局。
“负电费”≠“负电价”
“负电价”早已不是电力市场的新鲜事——2019年山东现货连续调电及试结算中,首次出现4小时负电价;2023年山东在劳动节上演连续21小时负电价,震惊市场;直到今年11月,广东首次放开价格下限后,负电价也如期出现,“负电价”现象以及其频次的提升,给整个电力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投资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必须厘清一个关键点,“负电价”并不代表着发电企业的结算电价是负、用户的用电价格是负,但“负电费”却意味着倒贴钱发电的残酷现实——2023年7月,蒙西窝电地区的火电厂就曾陷入负电费困局,背后反映的是发用资产配比失调问题,最终推动了当地职能部门根据价格信号和供需形势,对交易规则作出优化调整。
如今,山西作为传统煤电大省与新晋风光重镇,光伏机组集体遭遇“负电费”,也结结实实地给新能源从业人员敲醒警钟,更揭露了核心本质——新能源交易就是和天气对赌(山西8月官方数据显示,全省新能源出力最大波动2626万千瓦,占火电机组开机容量的57%)。从未来新能源必须依托市场养活自己的趋势看,新能源的波动性与间歇性会不仅会催生更长时间段的“负电价”,更可能因交易员忽视天气变化和中长期交易的联动逻辑,诱发“负电费”风险。而破解的关键,一是转变思维,培养专业交易团队;二是亟需更精准的天气预测模型、AI判断模型;三离不开职能部门对中长期交易品种的进一步优化;四是从投资端发力,强化新能源一体化消纳运营与非电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