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台6日9时发布:今天白天晴转多云,午后山区有雷阵雨,北转南风二三级,最高气温35℃;夜间多云,东南部有雷阵雨转晴,南转北风二三级,最低气温24℃。白天体感闷热,注意防暑降温,山区地质灾害风险高,避免前往。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北京市气象局昨天首次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预计,8月5日20时至6日20时,平谷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丰台区、大兴区、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高;房山区、西城区、延庆区、通州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
请公众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变化,保持室内凉爽,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不适及时就医。户外作业者注意防暑降温。
为什么有的地方并没有高温预警,却有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呢?
这是因为与高温预警不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更多关注高温对健康的影响,它是融合气象监测数据与人群健康数据后,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的“气象-健康”双要素风险分级预警,可为市民提供更科学的防暑指南。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是因地制宜的,它以人群健康风险为导向,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当地的高温过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拓宽了健康风险提示的适用范围。
有的地方温度相对较低,但健康风险等级却较高,是因为当地在气温较低,甚至还未达到35℃时,就已经可以发现居民的健康风险显著攀升,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常年居住在凉爽舒适的地区的居民,他们习惯于较少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甚至部分家庭未安装空调,身体也更适应凉爽天气,这些习惯和特点综合起来就导致热适应能力较低,温度略有升高居民的健康风险就显著攀升。为了保护这些地区的公众,要根据健康风险等级的高低,而不仅仅是温度的高低,来发布预警并做出健康提示,从而全面、精准地防护公众的健康。
转自:BRTV新闻(记者:毕轩语)
来源:北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