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戴轩)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影响人类社会,并增加了健康风险。日前,北京市首次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该预警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触发,尤其关注高温对重点人群可能的影响。
8月5日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北京市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其中,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
预警显示,预计2025年8月5日20时至6日20时,平谷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丰台区、大兴区、顺义区、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较高;房山区、西城区、延庆区、通州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延庆区中部、怀柔区中部、房山区南部局地高温健康风险极高。
北京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所主管医师刘奇琛介绍,与高温预警不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更多关注高温对健康的影响,它是融合气象监测数据与人群健康数据后,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的“气象-健康”双要素风险分级预警,可为市民提供更科学的防暑指南。
今年7月初,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国家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在此基础上,北京进行本地发布。
与常规气象预报不同,健康风险预警不采取定期发布的形式,而是在条件被触发后发布。“国家级预警是相邻三个省份高温风险高或者极高,且超过50%的面积,达到发布预警条件。在北京,我们会在三个区达到这样的条件下发布,不需要相邻。前段时间北京一直下雨,没有大面积高温天,昨天傍晚我们会商认为高温健康风险提高,就进行了发布。”刘奇琛表示。
此外,北京市区域面积大,不同地区的日常温度差别较大,相应地区的居民对高温的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温度相对较低,但健康风险等级却较高,是因为当地在气温较低,甚至还未达到35℃时,就已经可以发现居民的健康风险显著攀升。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常年居住在凉爽舒适地区的居民,习惯于较少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甚至部分家庭未安装空调,身体也更适应凉爽天气,这些习惯和特点综合起来就导致热适应能力较低,温度略有升高,居民的健康风险就显著攀升。
全球气候变化正日益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此前,《柳叶刀》杂志曾警示: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被严重低估,若缺乏有效应对,与高温相关的疾病负担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刘奇琛告诉记者,风险预警尤其注意五类重点人群,包括户外工作者、老人、孕妇、儿童以及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等慢病患者,并作出详细提醒,以降低这些群体的健康风险。
编辑 张磊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