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形机器人还未真正成熟之前,具身智能行业都将目光瞄向了机器狗。
8月5日,宇树科技推出了全新四足机器狗——Unitree A2,整机自重约37千克,空载续航20km。
视频显示,Unitree A2最大奔跑速度为5m/s,最大攀爬高度1米,可承载100公斤重量,支持超广角激光雷达3D感知,满载可连续行走3h/12.5km,空载可连续行走5h/20km。
在此之前,智元和魔法原子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机器狗产品。
其中,智元推出的四足机器狗“D1 Ultra”,最高奔跑速度3.7m/s(约13.3km/h),极限可达5m/s。魔法原子则推出了MagicDog系列机器狗,并正式开启了量产销售。除此之外,包括越疆科技、云深处科技、逐际动力等也都推出了相关的机器狗产品。
一时之间,开发机器狗似乎成为了具身行业的一致共识。
机器狗,商业化的两条路线
“人形机器人,实际就是站起来的机器狗。”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对笔者表示,宇树科技四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的两个业务,很多人员是共用的。因为两个领域的硬件、电控系统、软件、OTA升级平台和AI算法等共用的地方非常多。
据王兴兴透露,2024年消费端产品大约占了整个机器狗业务营收的1/3。目前,宇树科技是全球四足机器狗出货量最大的厂商之一。
也是沿着宇树的路线,更多此前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厂商,开始在2025年布局机器狗产品。这也是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商业化还很远时,具身智能企业找到的一条能够尽快产生现金流的商业化路线。
目前来看,在机器狗产品的开发上,具身智能企业大致分为了两条产品路线——消费级产品和工业级产品。其中,后者对速度、载重和续航的要求更高,相对应的硬件能力也更强。
以魔法原子的首款四足机器狗MagicDog Pro为例,该款产品通过语音、视觉、触觉多模态感知用户情绪,脸部屏幕可展示喜怒哀乐表情。采用TOP-DOWN方法结合深度相机,MagicDog Pro可以实现动态调整跟随速度,支持目标检测与持续跟踪。
智元推出四足机器人“D1 Ultra”,站立尺寸约63×36×42cm,折叠后67×43×15cm,整机重量未明确,但负载能力达8kg(极限10kg)。同时,“D1 Ultra”还集成了激光雷达、深度相机、RTK定位模块等,支持环境感知与自主导航。
相比于上述两款机器狗产品,宇树科技最新推出的四足机器狗 ——Unitree A2则显得更加“硬核”。
Unitree A2的负载能力高出了D1 Ultra近10倍,奔跑速度也更快。这意味着,在复杂地形环境中,Unitree A2可以执行物资运输、侦察探测等任务,更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宇树科技在视频中还展示了Unitree A2在复杂地形下的通过能力,包括越野山地陡坡以及空翻等高难度动作。这将大幅提高机器人在极限环境中的应用范围,拓展了更多的商业化落地场景。
出货量攀升,价格持续下探
在目前所有的机器狗厂家中,宇树科技是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2013年,宇树开始致力于消费级高足式机器人的自主研发,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目前,宇树机器狗具备稳定性、灵活性、承载能力等多重优点,2023年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69.75%的销量份额。
同期,全球机器狗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根据GGII发布的数据,2019-2023年,全球机器狗销量爆发式增长,从2019年的0.2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3.4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2.3%。
同时,随着机器人智能控制、感知导航等技术不断突破,机器狗逐渐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海上变电站、钻井平台、建筑工地、智慧工厂、应急消防等各种场景。
而随着出货量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机器狗的市场售价也在持续下探。
有数据显示,2020-2025年:消费级机器狗价格从5万元降至0.7万元(降幅86%),工业级从80万元降至25万元(降幅69%)。
在消费级市场,目前宇树消费级机器狗Go2的入门款售价为9999元。蔚蓝阿尔法机器狗从入门款到高配置,售价在7099元至25099元不等。在工业级市场,宇树B2-W为40万元、云深处绝影X20则为25万-35万元。
开源证券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机器人在各领域落地加快,军工场景明确,着重解决具体问题,有望成为机器人优先落地场景。我国在四足机器狗市场具备全球领先地位,从军用到民用将不断扩大应用空间。预计2031年国内机器狗销量有望达到39.48万台,较2025年预计实现近8倍增长。(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