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过半,中元已至。如果说,中元节是“极致浪漫”的,你相信吗?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中元节总是蒙着一层朦胧的哀思与肃穆。在莱芜,这个节日的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并在2021年,以其独特的习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源:文旅中国
究竟是什么,让莱芜人将中元节过成了一场盛大的“浪漫”?这份“浪漫”,并非玫瑰与情话,而是万家灯火下的守望,是慎终追远中的温情,是千年习俗的活态传承。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庄严而温暖的仪式,读懂那闪烁的灯火背后,流淌于莱芜人血脉中对生命的敬畏、对文化的坚守,以及对团圆最深情的诠释。
请家堂
请家堂也就是请祖先回家接受子孙祭祀。家堂,从其外形来看,它首先是一幅图,既可从年集购买,也可从专门画制家堂的商铺定做。家堂本身是祖先的象征,而这些画像反映的内容包括了子孙满堂、孝道、宗亲有序等理念。另外,有些人家过七月十五并不悬挂家堂轴子,而是由牌位来代表和象征。牌位一般是黄纸黑字,七月十五这天由家中会写字的男人执笔,请人代写亦可。
▲图源:海报新闻
七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把供桌擦净,将各种供品备齐,然后将上四代祖先排位摆好。
接近中午时,人们点燃一大把香,提着酒壶,带着一只酒杯来到村头,在路边迎请祖先,用土堆成香炉,将一炷香插在土香炉上,斟满一杯酒,作个揖,把酒浇在地上,带着剩余的香回家。回家后先将一炷香插在大门上,再拿根木棍横栏在大门内,示意将瘟神厉鬼挡在门外。然后在各门口都插上香,并用木棍拦之。最后,将三炷香插在家堂桌的香炉内,表示已将祖先请到家内。
▲图源:海报新闻
祭祀
人们把祖先请回家,香插炉中便开始祭祀仪式。按照传统的祭祀方式,首先摆放茶点,将点心置碟中摆放,将供桌牌位前的茶碗倒满茶,按供奉祖先的辈分大小献茶。敬完茶,摆放新鲜水果,然后摆放供菜,祭祀选用神仙菜,即菜数为单,三、五、七、九不等。午饭时,家人要在供桌上摆放馒头,敬酒,敬茶。然后,一家人在家堂桌前共进午餐。
▲图源:海报新闻
送家堂
送家堂是中元节的最后阶段,须在晚饭之前进行。家中长辈亲自或吩咐儿子打纸(用木制钱模具打印花钱,俗称“纸窝子”)、花纸(将打好花钱的烧纸划开,叠好备用),女主人煮好水饺,用茶碗装盛,一个牌位前放一碗,每碗放两个水饺。送家堂时,家人将牌位前摆放的酒、茶、水饺一一浇奠,把牌位按大小顺序收起,放在簸箕或传盘中,带上烧纸、酒、茶、汤、鞭炮,全家老少一起到村外的大道上送家堂。
▲图源:大众网
选好地方后,家人将高祖牌位依次排成一条线,每叠烧纸上放一个牌位,用一炷香压住,在烧纸、牌位周围画半个圆圈,俗称“圈钱”。家人点燃烧纸,烧完后用酒、茶、汤从半圆圈口浇过去,全体磕头,燃放鞭炮,送家堂祭祀礼结束。送家堂的场面很隆重,全村的男女老幼聚在一起,香烟缭绕,纸灰飘扬,鞭炮齐鸣。这家送完那家接上,直到傍晚仍能听到鞭炮声。
回家后,大都是女性老辈人端出厚厚的一叠纸钱,在院内分给众神灵,用火烧掉,全家老幼再一起磕头。至此,中元节礼仪才完全结束。
莱芜人用最隆重的仪式驱散哀愁,用最璀璨的灯火寄托相思,最终将中元节过成了一场关于爱与记忆的全民浪漫。这份非遗,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成为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前行。
温馨提示:在感受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诚挚倡议,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思念,用更绿色的祭奠传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