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工厂
理想北京工厂
小米北京工厂
北汽越野工厂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即将于明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北京作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双试点城市,拥有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三大国家级汽车领域创新中心,北京奔驰、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8家整车企业在京生产制造,汽车产业已成为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凭借政策先行、技术领先和产业链集聚的多重优势,北京市正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并将在本次大会上全面展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进优质的“北京方案”。
政策标准先行
构建全球领先的制度创新高地
北京始终以标准制定抢占产业发展话语权。大会召开前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刚发布4项自动驾驶领域地方标准,覆盖封闭试验场地测试与车路云一体化路侧设施两大核心领域。此次发布的《自动驾驶封闭试验场地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封闭试验场地测试评价方法》两项标准,通过“场景分类、流程规范、指标量化”,首次为封闭测试搭建起标准化框架,让技术验证从“经验驱动”转向“标准驱动”。而《车路云一体化路侧设施技术要求》《车路云一体化路侧设施检测方法》两项标准,首次从“硬件、软件、数据”三个维度,为路侧设施建设提供统一规范,推动车路云真正实现协同联动。
早在2020年,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启动建设,推动无人配送、干线物流等多场景应用落地。依托示范区,北京市率先在国内设立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打造政策法规创新环境,构建适度超前的政策管理体系。
今年的“双十一”悄然来临,部署在亦庄的163辆新石器无人车时刻准备“上岗”,它们可以实现即装即走、循环派送,并自动将快件送至周边10公里内的网点,俨然成了快递小哥的“分身”。这源于2021年5月,新石器斩获全国首张无人配送车上路通知书,成为首批获得合法身份的自动驾驶企业。
如今,新石器在亦庄陆续部署超300辆无人车,建成全球首个由无人车构成的共配中心。包裹通过“飞车轨道”直达车载货舱,实现分钟级装载、小时级投递,日分拣量最高可达10万件。
今年4月,《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施行,这是中国首个全面规范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地方性法规。其中,明确将“个人乘用车出行”纳入支持范围,打破了此前自动驾驶仅局限于商用车、接驳车等特定场景的限制,标志着L3级以上智能驾驶私家车正式获得合法上路资格。条例覆盖城市公交、出租车、货物运输、环卫清扫等多元场景,为技术商业化提供了丰富的落地载体。同时,明确要求企业固定事故相关数据、建立运营安全监测平台,并与国家层面交通事故处理规定做好衔接,既为后续责任认定提供了证据支撑,也避免了因规则模糊阻碍技术进步。
当前,“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共识,国家高度关注并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做强“北京智造”四个特色优势产业,其中之一就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文件显示,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房山等区,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L2级以上)渗透率达到80%。“十四五”期间,创新中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0%,承担国家、省部级专项39项,牵头12项。聚焦前沿共性交叉技术攻关与成果沉淀,持续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共性技术攻关,支持共性技术平台构建,打造形成车规级开源开放车路云一体化共性技术平台,累计申请237项专利。
技术基建领跑
车路云一体化实现规模落地
作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地,北京亦庄致力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网联汽车高地”,北京亦庄已实现60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专网覆盖,部署各类车载单元1000余套,各类智能网联车辆测试验证里程超3300万公里。云控平台日均处理数据量约420TB,接入了约1100辆测试车辆,覆盖1600余个路口,亦庄核心区60平方公里实现绿波通行与路口动态优化。在智慧信控方面,区内67条道路实现绿波通行,257个路口实现动态优化。在智慧出行方面,示范区动态发布覆盖300多个路口的实时信息,为驾驶人员提供辅助支撑,构建起“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协同体系。
“聪明的车”是动态交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或利用路侧基础设施向云控平台提供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同时,网联汽车及其驾驶员可以接收来自云控应用的服务。而让车变“聪明”的秘诀则是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就像是车辆的“大脑”,它不仅让车辆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还能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优的行驶决策。比如:车辆发现前方车辆有点慢,它能在安全条件下顺滑完成超车动作;旁边车道的车辆相对较少时,它能及时主动切换车道;经过收费站,它能在各条车道中找车最少的,也能找到专属的ETC车道。
“智慧的路”是部署在道路沿线的各种智能设备,例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通信单元、边缘计算设备等。这些设施负责采集来自车辆、道路以及其他交通相关系统的动态交通数据,并向车辆及交通参与者提供来自系统的交通相关信息。
“强大的云”是产业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理念在各地实践过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系列平台的总称,包括云控基础平台和云控应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云控平台已经实现北京经开区内420多个路口数据的接入,总共接入800余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每天能接收处理约300T数据。
在云控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道路情况及其数字孪生场景、路口智慧信控数据等,可查询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状态。在“车路云一体化”部署下,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率先定义了“多感合一”“多杆合一”智能网联标准路口,自主研发国内首套三模通信车载终端产品。截至目前,示范区6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实现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充分覆盖,部署各类车载单元1000余套,各类智能网联车辆安全、高效开展测试验证里程超过了3800万公里。
今年7月,北京亦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入选“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在参与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创新中心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共性技术平台,已发布车路云一体化多模态公开数据集与仿真场景库,合作研发的金龙巴士在北京亦庄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示范,正立足北京亦庄、辐射全国推动项目落地。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处副处长孙全胜表示:“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已实现全市600平方公里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部署,首次在全国建成涵盖‘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的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
产业生态集聚
形成千亿级创新产业集群
当前,北京亦庄已经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汽车设计、制造、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亦庄聚集了12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文远知行Robotaxi收入与出海业务双创新高,小马智行营收三年连增,新石器无人车联手速腾聚创加码无人配送,芯驰科技跻身“2025年度中国独角兽企业”……
芯驰科技副总裁陈蜀杰表示,“北京亦庄是非常年轻有活力的开发区,在汽车与芯片领域都有着前瞻性的规划,产业布局完善,有很多上下游企业在这里扎根。芯驰科技跨界汽车与半导体,对于区域产业生态是有益的补充,也非常方便开展多方位的合作。”
沿着自动驾驶的轨迹,看向更广阔的上下游生态企业,北京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在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北京形成了系统性优势。北京拥有地平线、辉羲智能等芯片研发企业,其研发的芯片性能优越。如地平线2024年在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占率位居第一,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满足了自动驾驶对芯片高算力的需求;辉羲智能的首款产品“光至R1”,其计算性能比国外主流芯片翻倍且成本更低,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升级。还有科技企业如百度、阿里等,提供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科技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车路云网建设提供算法、云平台和数据支持。例如,百度通过其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为车辆提供精准的路径规划和避障预警服务。
在整车方面,北京车企智能化水平领先。高温暑期的七八月,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里,机器轰鸣不停,工人轮班作业,一派繁忙景象。随着小米SU7、YU7等车型持续领跑市场预定榜单,企业通过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推动工厂设备开工率与生产效率双攀升,全力加快新品生产与交付节奏,让市场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动能。一组组攀升的数据,既是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协同发力的直观写照,更成为首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的鲜活注脚。
2024年北京市汽车与交通产业实现产值超过44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北京整车生产的6个主要区域,分别为经开区、顺义区、房山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北京奔驰、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8家在京生产制造的整车企业不断增加的订单,彰显出北京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进程中的坚实步伐与蓬勃活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副处长伊喆介绍,汽车产业作为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7月份,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2万辆,同比增长1.4倍,1-7月累计产量已突破31万辆,轻松超越去年全年总产量。
场景应用多元
从测试走向规模化运营
目前,在亦庄、首钢园、北京南站等运营区域,乘客打开App,输入上车点和目的地,就可以直接呼叫无人驾驶出租车,去往区域内的目的地,且价格合理。作为北京自动驾驶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已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15个城市的试点区域内开展常态化运行。萝卜快跑在高密度、复杂道路环境下的技术与运营能力均处于全球头部水平,拥有自动驾驶专利族数超5500族,安全行驶里程超1.7亿公里,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乘车服务。
北京市的另一代表企业小马智行也同步在北京等地加紧研发和运营脚步,今年7月已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城开启7×24小时全天候自动驾驶测试,测试时段从原本早7点至晚23点扩充至全天24小时。小马智行表示,目前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开启公开道路测试。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型是由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合作打造的量产车型,具备L4级无人驾驶能力。目前,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车队已在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225平方公里开展常态化测试,未来获准载人测试后将满足北京市民更多元的出行和体验需求。
北京正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大会期间,今年将在去年大兴机场至主会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高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接驳服务范围,增设主要交通枢纽、酒店至主会场的自动驾驶车辆接驳服务。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升级至3.0,覆盖范围扩至600平方公里,部署车辆超800台,发放道路测试通知书给35家车企,累计自动驾驶里程3838.12万公里,开通干线物流运输线路,推动机场和车站自动驾驶测试,下一步围绕四环到六环扩大范围。
随着这些创新实践在北京的持续深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迎来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大会将通过开幕式、全体会议、多场特色论坛及边会等活动,全面展示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应用、安全、数据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多场景创新实践。大会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深入探讨试点应用、数据驱动、产业协同及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助力行业迈向产业化新阶段。
文/本报记者温婧实习生刘熙媛
统筹/余美英供图/受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