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福建舰与055型万吨驱逐舰组成编队,悄然穿越台湾海峡。这个动作引起了全球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卫星拍摄的画面迅速在网络上流传。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和台湾方面对此几乎没有反应,连一句强烈的声明都未见。但在一些美国军事论坛上,关于福建舰的讨论却异常热烈。
一些网友戏谑福建舰是“模型航母”,还有人直接表示“中国连一艘像样的航母都造不出来”。更有批评者再次提到“常规动力”“滑跃甲板”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质疑中国航母的战斗能力。那么,中国真的是无法造出一艘像样的航母吗?中国航母的技术真的像外界所说的那么落后吗?
其实,从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来看,事情远非如此简单。1982年,刘华清担任中国海军司令时,中国的远海作战几乎为零,依靠岸基火力构筑防御圈。刘华清曾在访问美国“小鹰号”航母后说:“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航母”。这个观点一出,为中国航母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1998年,中国低价从乌克兰购买了半成品的瓦良格号航母,这成为中国航母建设的起点。2002年,这艘被称为“铁壳子”的航母被拖入大连港时,甲板上锈迹斑斑,岛楼空荡荡,甚至没有发动机。辽宁舰的改装历时十年,直到2012年9月25日才正式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排水量为5.5万吨,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并搭载歼-15战斗机。尽管它的角色更偏向训练舰,但意义不言而喻。
随后的2013年,中国开始建造山东舰,2017年下水,2019年正式服役。它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航母,排水量达到7万吨,舰岛更小,雷达系统也升级为四面相控阵,整体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福建舰则代表了中国航母技术的巨大飞跃。2022年6月17日下水,排水量达到8万吨,采用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弹射技术,成为世界上首艘采用常规动力和电磁弹射的航母。2024年5月1日开始海试,预计2025年9月正式服役。
许多人在国外论坛上对福建舰的最大批评是没有使用核动力,认为没有核动力的航母就无法算作真正的航母。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现实:中国目前的战略目标并不需要全球范围的航行。中国的三艘航母主要用于区域控制和近海防御,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是重点地区。而常规动力航母在建造速度、维护成本和技术整合方面有优势,完全能够满足中国当前的海防需求。
事实上,中国有能力建造核动力航母。中国的核潜艇,像093型和094型,已经成功投入使用多年,田湾核电站也已稳定运营。真正的难点在于核反应堆的小型化、热管理系统以及舰员的训练等复杂的系统整合问题。中国已开始建设004型核动力航母,并计划在2030年前下水,这将是中国航母实现“全海域作战”能力的一次重要飞跃。
有些人也会说,中国的航母设计是“抄袭”的。确实,辽宁舰基于苏联的设计,但山东舰在内部构造和作战系统上完全自主研发。福建舰则采取了全新的设计路线,采用模块化设计、装备电磁弹射系统,并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这一切都不是通过简单“抄袭”能够完成的。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背后,凝聚了几十所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从基础材料到控制算法,每个细节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测试和优化,这样的技术突破离不开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持。
预计到2025年6月,中国的两艘航母将首次同时进入西太平洋,外界为之惊叹。同时,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第二艘“肯尼迪号”因维修延迟,直到2027年才交付,导致美军舰队的战备状态逐渐下降。
到2025年,中国海军已拥有370艘舰艇,其中140多艘为主力水面舰,驱逐舰达到64艘,且配备5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和8艘071型登陆舰。中国海军的舰队实力越来越强大,支撑航母编队的远海作战不再是难题。
福建舰此次穿越台湾海峡,不仅仅是展示实力,更是一次跨区域的海试。编队中包括055型万吨级驱逐舰,装备了112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打击范围超过1500公里。
许多外国网友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航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托整个战斗群体系,包括预警机、补给舰、护航舰,甚至还伴随有水下的093B型潜艇。相比之下,尽管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航母,但多数已经服役多年,面临着维护难度大、人员紧张和全球部署压力的困境。而中国的航母舰队不断壮大,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本土化的供应链,建造效率远超美国。
正如法国网友所说:“在现代战争中,航母早已不再是‘王牌’。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群、水下无人艇才是未来的趋势。”那么,中国为何还坚持发展航母?答案很简单,航母是防御体系的核心平台,除了威慑作用外,还在配合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中起到关键作用。中国的东风-21D和YJ-21导弹已经能够击沉航母,但与此同时,航母也承担着空中覆盖和快速反应任务。
福建舰上已经完成了歼-35隐身舰载机的电磁弹射测试,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隐身舰载机编队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掌握了航母作战的“最后一块拼图”。
总的来说,中国不是不能建造核动力航母,而是采取了稳步发展的策略。从瓦良格号的生锈壳体,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走得稳健而扎实。每一步的前进,都体现了中国在航母建设上的努力与成就。
国外有些人可能会戏谑福建舰“大得像模型”,但当这艘“模型”在卫星图上穿越台海,完成飞机弹射和编队航行时,这些质疑声显得不那么可信了。
今天,全球只有两个国家能建造电磁弹射航母,中国已经是其中之一。中国航母的发展,不是关于“像样”与否的问题,而是这个国家工业能力、技术实力以及战略耐力的全面体现。未来,中国的航母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全球的海域,证明自己强大的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