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这一句古老的格言,如今在中国的海军建设中,正逐渐展现出新的含义。随着中国航母的快速建造,船厂里一艘接一艘的航母逐渐成形,甚至有军迷戏称,这速度简直像是在“下饺子”。有些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中国需要这么多航母?五艘航母的时代,真的很快就会到来吗?
回顾2012年,中国正式拥有了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这标志着中国迈出了海军强国的重要一步。那时,许多人对中国是否能有效掌控这样一艘庞然大物心存疑虑。但仅仅十年过去,山东舰已经投入使用,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更是震惊全球。中国从引进技术进行改装,到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这一切的速度和成果都令人瞩目。
现在,江南和大连两大造船基地依然是灯火通明,福建舰也已经完成了海试,后续航母的建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按照目前的进展,外界普遍预计,到2030年之前,中国拥有五艘航母的目标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为什么中国如此迫切地发展航母力量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海洋权益的保障。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管辖海域超过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航母作为一种移动空中平台,能够将战机投送到远离陆地的远海区域,填补陆基航空兵无法覆盖的空白。它们在保障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上贸易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海外利益的保护需求。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每年有大量中国公民在海外生活和工作。为了保护这些海外利益,中国必须有足够的远洋力量支持。从亚丁湾的护航行动到也门的撤侨任务,航母战斗群就像一个“漂浮的国土”,能够在突发的危机中提供最直接的保护。
最后,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航母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才能确保技术和产业链的持续发展。美国花了近百年才拥有11艘航母,其建造步伐也遵循着“建造—测试—使用—改进”的循环模式。对中国而言,保持适度的建造节奏,不仅可以避免技术断层,还能确保航母能力的稳步提升。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即使中国未来真的拥有五艘航母,仍然无法与美国的数量和作战能力相匹敌。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弥补远海防卫的不足。福建舰所搭载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是技术的一次飞跃,未来在舰载机、护航编队以及整体作战体系方面,还会有更多的突破。每一个脚步都走得扎实稳健,这正是中国航母发展所呈现出的稳步前进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