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敏之,素有“大唐第一妖孽”之称,是唐代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不仅是武则天的亲外甥,还是她一度希望扶植的外戚。尽管如此,这位原本才貌双全、风流倜傥的年轻人,最终却因多项罪行而被武则天亲手处死。其死因复杂,而罪名更是令人咋舌,其中包括与外祖母杨氏的不正当关系、诱奸准太子妃、逼奸太平公主的随从宫人、私自挪用瑞锦制造佛像,并且在居丧期间大肆娱乐。事实上,武则天将其杀害的根本原因,其实是贺兰敏之渐渐背离了她,成为了她无法控制的威胁。
武则天的权力之路与家族之争
武则天的崛起充满了宫廷斗争的血腥与险恶。从感业寺出来,她凭借聪慧与手腕,迅速赢得李治的宠爱,最终登上皇后之位。然而,成为皇后后的武则天并未忘记自己的家族,反而为他们铺设了种种利益。她的母亲杨氏被封为代国夫人,后又升为荣国夫人,父亲武士彟则被封为周国公。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年轻时嫁给了贺兰越石,生下了贺兰敏之和贺兰氏。武顺守寡后,武则天因心生同情,将她的母亲杨氏与姐妹接纳进宫中,赐予他们相当的尊荣。
然而,武顺的风流成性给武则天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她不仅和李治有了私情,女儿贺兰氏也成为了李治的宠妃,后来封为魏国夫人。这个局面让武则天心生不满,尤其是贺兰氏因年少貌美,试图与武则天争宠,但终因经验不足而败北。然而,这一切似乎是武则天的家族纷争的序幕。
贺兰氏之死与武则天的算计
665年,武则天和李治前往泰山封禅,期间,武则天的堂兄武惟良和武怀运陪同前来,事后,他们企图通过献上特产来讨好武则天。武则天把握住这一机会,命人将毒药悄然下入食物中,并邀请贺兰氏一同品尝。食物中毒后,贺兰氏不久便中毒身亡。李治得知消息后震惊不已,命人彻查此事,然而武则天迅速将事件定性为是刺杀她的阴谋,并将武惟良与武怀运处死。她将两人更改姓氏为“蝮”字,寓意蛇蝎心肠。
这场谋杀看似巧妙,除掉了贺兰氏的威胁,也让武则天顺利清理了亲族中的异己,但事后引发的暗潮涌动却难以忽视。贺兰敏之失去了妹妹,且并未在李治面前展现出过多的愤怒,反而表现得异常软弱,只是一味地哭泣。这种表现显然让武则天生疑,认为贺兰敏之并未站在自己这一边,反而可能心生怨恨。无论如何,武则天依然没有放弃他,继续希望扶植他作为外戚势力的支柱。
武则天的外戚战略与贺兰敏之的反叛
当时的唐朝政局风云变幻,李治身体逐渐衰弱,武则天开始逐步掌控朝政,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基础,武则天开始选择扶持外戚势力,而此时,她的亲戚们多已去世,唯有贺兰敏之依然在世,成为了她的重点扶持对象。贺兰敏之因此获得了“武”姓,继承了武士彟的爵位,并逐渐成为风头最劲的外戚。
然而,贺兰敏之自幼生活在外祖母杨氏家中,性格放荡不羁,且因其俊美风流,深受女性青睐。随着贺兰氏的去世,贺兰敏之对武则天心生愤怒,行为逐渐变得更加狂放,甚至敢于挑战权威。
不作不死,恶行不断
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到了适婚年龄,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安排了杨思俭之女与太子结婚,杨氏被选为准太子妃。可贺兰敏之竟敢冒险诱奸杨氏,迫使武则天不得不为太子重新选定了另一位妃子。这一行为虽让武则天心生怒火,但她并未立刻处置他。更令人震惊的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年仅四五岁时,曾去杨氏家中游玩,贺兰敏之竟然在此时强奸了太平公主的随行宫女。武则天气愤至极,却因贺兰敏之受到外祖母杨氏的宠爱,无法下手处理,只能将怒气藏在心里。
671年,杨氏去世,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的继承人,负责处理葬礼事务。然而,他的行为也在此时出现了严重的越轨。居丧期间,他竟然不顾礼仪,脱下丧服,穿上吉服,在家中召妓娱乐,肆意放纵。这一举动直接激怒了武则天,也让她最终决定对贺兰敏之下手。
武则天的决断与贺兰敏之之死
武则天对贺兰敏之的行为忍无可忍,最终将他定罪,列举了上述五大罪行。尽管其中一些罪行似乎充满疑点,特别是与杨氏的私情一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贺兰敏之的行径无疑挑战了武则天的权威,也让她最终下定决心处置他。贺兰敏之被流放至雷州,途中被武则天派出的刺客杀害,年仅三十岁。
贺兰敏之的死,标志着武则天外戚扶植战略的失败。他未能为武则天所用,反而成为了她最为棘手的威胁,而武则天也通过这场权力斗争,再次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一切,既是大唐帝国权力游戏的缩影,也让人对武则天的手段与心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