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吾幼】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为核心,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杨京华团队通过接地气的科普,为您传递科学育儿之道,用仁心仁术陪伴宝贝健康成长!
本期作者
1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这个病毒并不是新病毒。早在上世纪50年代,该病毒就首次在非洲坦桑尼亚被证实流行,1956年首次分离出该病毒。
基孔肯雅热主要在非洲、美洲、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这个病毒在我国并不常见,2008年才首次发现输入病例。所以大众对这个病毒是比较陌生的。
2
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是被病毒感染的人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传播主要途径就是感染者被蚊虫叮咬后,病毒在蚊虫体内增殖,等这只蚊虫去叮咬下一个人,病毒就完成了一次传播。
做好预防很重要
灭蚊、防蚊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手段。
清除蚊虫孳生地
蚊虫非常依赖水体进行繁殖,所以灭蚊主要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虫为主。
最重要的就是清除积水。
包括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体、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种养的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虫媒传染病流行期间可以增加换水频次,最好就是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包。
及时清理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物理+化学 驱/灭蚊
蚊虫不依赖视觉寻找叮咬目标,主要依赖化学信号,例如二氧化碳。儿童基础代谢相对旺盛,呼吸快、出汗多,又“细皮嫩肉”,十分招惹依靠气味定位的蚊子。在蚊虫繁殖及活动高发期,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学防蚊驱蚊手段。
物理防蚊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或者呼吸道对化学驱蚊产品较为敏感的孩子,室内不适宜使用蚊香、电蚊香等产品的,可以选择物理驱蚊,例如家中安装防蚊纱窗,使用蚊帐,使用灭蚊灯、电蚊拍等,炎热天气开空调也可以减少蚊虫活动。
伊蚊喜欢在25-28℃左右的环境下活动,因此清晨和傍晚是蚊虫活动的活跃期,这段时间减少外出活动,如需外出最好是穿浅色轻薄的长衣长裤。
驱蚊剂的选择
对于需要户外活动的,则可能需要使用化学驱蚊。目前可用于2月龄以上的驱蚊成分如图所示(包括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埃卡瑞丁,可用于3岁以上的驱蚊成分有柠檬桉叶油)。
注意产品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时间。驱蚊剂需喷洒涂抹在四肢等皮肤暴露处,避免接触眼、口鼻以及皮肤破损处。
需要注意,部分驱蚊产品,往往还附带清凉、止痒的功效,里面可能添加有薄荷醇/薄荷脑。薄荷醇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毒性,对神经系统依然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并不是一种友好的物质,成人及大龄儿童使用没有问题,但是建议2岁以下不用,6岁以下少用。在选购驱蚊产品时注意留意产品成分。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创立于1933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主委单位。拥有中医儿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科室汇聚医护人员80名,含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及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设立儿童呼吸病、肾脏病、神经发育行为、保健与治未病、风湿免疫与血液病等5个亚专科,拥有脱敏治疗中心、支气管镜技术等,在全国中医院儿科同行中率先开展儿童肾脏穿刺术。专科特色突出,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10余种,如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科研成果丰硕,拥有广东省中医儿科临床药物研究基地及一级实验室,开展多项课题,科研经费超150万。专科影响力广泛,荣获多项政府嘉奖,与30余家医院建立“岭南中医儿科医疗联盟”,年均接受进修医护人员近20人次,区域外病人比例不断上升,疑难病种抢救成功率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