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巨人的黄昏:星巴克如何从颠覆者沦为被颠覆者?
创始人
2025-07-30 20:21:32
0

无可奈何花落去,星巴克这个曾经以“第三空间”理念颠覆全球咖啡消费习惯的先行者,如今却发现自己正被无数后起之秀所颠覆。

即便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在2022年到2023年短暂回归也难力挽狂澜,全球第二大区域市场——星巴克中国,也不得不谋求以股份出售的方式换得生机。

根据7月30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同店销售额连续六个季度的下滑,无疑是敲响了警钟,昭示着一个深层的、系统性的发展瓶颈。

01

业绩疲软

从增长神话到交易量困境

星巴克最新的财报数据,读来令人深思。

第三财季,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下滑3%,北美市场下滑2%,国际市场更是锐减7%,而中国市场,这个曾经的增长引擎,更是录得了14%的惨烈跌幅。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下滑并非价格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交易量下降所致。这表明,即便顾客每次消费的金额略有增加,但愿意走进星巴克门店的顾客数量和频率都在显著减少。

利润率也未能幸免。虽然星巴克仍在不断开设新店,全球门店总数已逼近4万家,但新店带来的增长效应,已不足以抵消现有门店的颓势。合并净收入同比下降1%,营业利润率也收缩了60个基点。

这背后的原因复杂,既有促销活动增加的成本压力,也有门店员工工资和福利投资的提升。

当流量减少与成本增加双重夹击时,星巴克面临的盈利困境就变得愈发真实。

02

四面楚歌

市场饱和与颠覆性竞争

星巴克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咖啡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

在美国,咖啡连锁店市场已然高度饱和,超过4万家咖啡店林立,比疫情前还多了7%。

在这种环境下,星巴克高达40%的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44%下滑)显得尤为突出,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细微的流失都会被放大。

在美国,新锐咖啡品牌Dunkin'以其平价、便捷的定位,在郊区和小城镇扎根;Dutch Bros则凭借其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得来速模式以及甜味特饮,牢牢抓住了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心。

老牌对手麦当劳的McCafé,更是凭借其庞大的门店网络和数字化优势,以高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

这些对手不再是星巴克“第三空间”的简单模仿者,他们找到了各自的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策略,对星巴克的传统优势形成了多维度冲击。

而在中国,战况尤为惨烈。

瑞幸咖啡在经历了丑闻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卷土重来,门店数量已是星巴克的两倍有余,且通过激进的低价策略(甚至有1.4美元一杯的咖啡)和移动点单、配送一体化的技术模式,对星巴克构成了致命打击。

紧随其后的库迪咖啡,更是加剧了这场“价格战”。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被迫降价,才勉强实现了2%的同店销售增长,但这却是以牺牲平均交易金额为代价。

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对于星巴克这样一家以高端体验著称的品牌而言,无疑是饮鸩止渴。

03

消费变迁

价格敏感、健康觉醒与代际鸿沟

星巴克已不是站在潮头的消费品牌,消费者行为的深层变化,才是星巴克难以扭转颓势的关键症结。

在通胀压力下,价格敏感性成为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制作咖啡,高性价比的速溶咖啡和家用咖啡机销售火爆。

当消费者能以更低廉的成本在家中复制出“咖啡馆体验”时,星巴克的高溢价便显得不那么理所当然。

过去,“为体验买单”是星巴克的魔法,但当“体验”的门槛被拉低,或“价格”的诱惑变得更大时,顾客自然会用脚投票。

同时,健康与养生风潮席卷咖啡行业。低糖、植物基、有机、甚至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的咖啡,成为新的潮流。

星巴克也推出了蛋白质冷泡奶盖、椰子水饮品等新品来应对,甚至取消了非乳制奶的额外收费。

然而,这些创新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原料成本,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维持其高端定位和利润空间,成了摆在星巴克面前的一道难题。

更不容忽视的是代际转变。年轻一代咖啡消费者,他们更早接触咖啡,对冰镇饮品、独特的口感和美学有着更高的追求。

他们更倾向于尝鲜,对品牌的忠诚度远不如老一辈消费者。这种碎片化的偏好,让星巴克难以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来吸引所有消费者。

04

内部桎梏

劳资纠纷与技术失误

星巴克内部的运营和管理问题,也加速了其发展瓶颈的形成。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工会化努力是近期财报中利润率收缩的重要原因。

星巴克对员工福利的投入是好事,但大规模的工会化运动和多项非法劳工行为指控,却暴露了公司在员工关系管理上的深层矛盾。

员工的不满情绪,不仅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和顾客体验,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和管理复杂性。

当“伙伴”(员工)不再是“第三空间”的积极建设者,而是心存芥蒂的劳方时,星巴克的品牌基石便开始动摇。

此外,技术实施的失误更是雪上加霜。2022年引入的自动化系统,本意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却因“许多顾客感到失望”而被逐步撤回。

这表明,在服务行业,技术的应用绝不能以牺牲人情味为代价。

公司从纯粹的移动点单门店向混合模式的转变,也间接承认了过往策略的偏差——过度强调交易效率,反而疏远了顾客,破坏了“第三空间”的本质。

05

转型之路

重塑“第三空间”的挑战

面对重重困境,星巴克并非坐以待毙。

新任CEO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信心满满地推出了“回归星巴克”倡议,旨在重塑“第三空间”体验,加强数字化能力,并进行产品创新。

例如,计划在2026年推出新的星巴克应用程序、蛋白质冷泡奶盖和改良烘焙食品。在门店层面,他们正试图重新增加座位,提升舒适度,试图找回昔日顾客流连忘返的氛围。

然而,这些战略转型并非没有风险。重塑“第三空间”需要对门店重新设计和人员配置进行大量投资,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利润压力。

产品创新能否真正引发市场共鸣,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尚未可知。

至于在中国的战略调整,包括评估出售部分股权的可能性,更是反映了其面对严峻竞争的无奈与挣扎。

06

结语

一个时代的终结与重生?

星巴克的故事,从一个咖啡行业的颠覆者,到如今被无数对手颠覆,令人唏嘘。

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兴衰,更是全球消费市场变迁的一个缩影。

当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明、对价格更敏感、对体验更挑剔,且选择日益多元化时,任何固守旧模式的巨头都可能面临挑战。

一手把星巴克做大的创始人一度回归,试图挽救自己亲手建立的品牌,但这也往往意味着对企业核心价值的回归和坚守。

但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仅仅回归初心可能还不够。

星巴克需要超越情怀,进行深刻的战略反思和运营革新,不仅要重塑“第三空间”的内涵,更要以更灵活、更适应本土市场、更能满足细分需求的方式,重新定义自己。

这场转型是一场豪赌,它将决定星巴克能否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是最终只能成为一个被历史书写的传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在漫长而艰难的长征路上,有一位特殊的红军战士,他的名字至今无人知晓,甚至连他的过往也几乎无人能说清楚...
收租不香了?“地产大王”麦当劳... “麦当劳实际上不是做汉堡生意,而是在做地产生意,我们拥有这世界上众多繁华地段的地产资源,同时这个数量...
新长安,为何能有【前所未有】的... “长安面临的这片天地太广大了,我看到的全是满满的机会。” 在今天“新长安”的首次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长...
职来职往丨进入新工作,如何摆脱... 网友将第一份长期工作比作职场“原生家庭”,影响真有这么大吗?进入新工作环境,年轻人该如何摆脱“原生职...
甲午平壤之战全揭秘:一场胜仗,... 每天带你穿越时空,解锁尘封的精彩瞬间! 今日7月31日 全文共2625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左...
韧性凸显!跨境电商如何重新定义... 国际商报记者 董鑫 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
备件管理准确率98%!AI如何... 晚上9点半,广州,某知名新茶饮品牌门店内,店长小林接到了平云小匠工程师的电话。确认其在店及报修情况后...
育儿补贴谁能领何时领如何领? 本报北京7月30日讯(记者 高毅哲)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
谢超:雅江水电站工程动工,印度...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谢超】 长期以来,印度对中国在雅鲁藏布江的水资源开发计划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
造价2500万的超级航母,载机... 自《华盛顿条约》失效后,英国海军在航母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思维。1938年,皇家海军率先推出划时代的...
LABUBU、哪吒等“反完美”... 近几年,带着“丑萌劲儿”的IP格外受年轻人欢迎。前不久,IP形象LABUBU爆红。这只“龇牙大眼萌”...
如果再说到菖蒲,我会欢喜,我会... 早春谈话录-IX “我……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急,慢慢来” “噢” “如果再说到菖蒲,你...
原创 红... 这两天重看了一遍了知否,剧中盛弘宠妾灭妻,把管家权给了林小娘,也把宠爱给了林小娘,惹得嫡妻大娘子王若...
“海燕”为何能高飞(子夜走笔) 张 曾 “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在海燕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直观体悟到这一点。 从搬迁新村到产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