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业绩概况(来源:东方财富)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8月28日晚间,顺丰控股(002352.SZ、06936.HK)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幅19.37%;每股收益1.16元,同时自由现金流量净额87.4亿元,同比增长6.1%,财务状况稳健。
然而,这份亮眼成绩单并未提振股价。8月29日收盘,顺丰控股H股暴跌11.62%,A股同步走弱,跌幅7.91%。9月1日收盘后,顺丰控股A股股价当日继续走低,跌幅3.97%;H股股价早盘略有攀升,午盘后开始回落。引人注意的事,营收利润双增背景下,顺丰控股股价为何遭遇 “滑铁卢”?
速运物流板块业务量及票均收入情况
核心业务与非经常性收益的双重驱动,利润呈上涨
从财报看,顺丰上半年利润增长源于多维度支撑。核心速运物流业务作为基本盘,呈现逐月提速态势:报告期内业务量累计78.5亿票,同比增长25.7%,件量增速高于快递行业整体水平;收入达1093亿元,同比增长10.4%,业务量与收入的双重增长为利润奠定基础。
营业收入构成
新业务板块同样表现突出。快运业务借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实现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11.5%;顺丰同城将业务范围从传统餐饮配送,拓展至商超便利、医药健康、母婴等领域,营收54.9亿元,同比激增38.9%;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9.7%,龙头客户渗透率与高价值业务占比持续优化,推动高价值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优化。
此外,数字化降本增效也发挥作用,截至上半年,公司在19省72市投用超1800辆无人车,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顺丰控股2025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需注意的是,顺丰控股2025年上半年利润增长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拉动显著。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达11.87亿元,较去年同期6.59亿元大幅增加,主要来自处置子公司的7.78亿元投资收益。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母净利润为45.5亿元,同比增速仅9.7%。
毛利及毛利率
价格战挤压盈利空间,毛利率下滑
尽管营收利润双增,顺丰上半年毛利率却出现下滑。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毛利率13.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核心原因或与快递市场“价格战”的持续冲击密不可分。
顺丰控股6月和7月快递物流业务简报
当前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各大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价,顺丰单票价格持续承压。数据显示,截至6月,公司速运物流业务(含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等)单票价格降至13.67元,同比下滑13.32%。7月最新数据显示,其单票收入继续下滑至13.55,同比下滑14.02%。单票价格的下跌,部分抵消了业务量增长带来的收益,直接导致毛利率走低。
毛利率下滑意味着单位产品盈利能力减弱,虽短期内可通过业务量扩张与成本控制维持利润增长,但长期来看,若盈利空间持续收窄,将对公司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稳定性构成压力,这也成为市场担忧的重要因素。
核心业务稳增与新业务的“成长烦恼”
核心速运物流业务的增长动能,来自对细分领域与场景的深度渗透。公司拓展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新兴客群,挖掘文旅、即时零售等新需求,以高性价比服务覆盖生产端与消费端场景,推动业务量增速持续攀升——二季度以来,4-6月业务量同比增速分别达29.99%、31.76%、31.77%,7月进一步升至33.69%,远超行业15.1%的平均增速,市场份额稳步扩大。
顺丰控股2025年上半年利润分析
新业务虽增速亮眼,但仍存“成长烦恼”。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尽管营收增长稳健,但盈利拐点尚未显现;快运与同城业务虽高速增长,却面临行业竞争加剧与成本管控的双重挑战。整体来看,新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支撑,短期内仍需依赖核心业务输血,这也让市场对公司长期增长结构产生疑虑。
市场对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
综合来看,顺丰股价暴跌的核心原因,在于资本市场对其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一方面,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过高,市场质疑其核心盈利能力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毛利率持续下滑叠加行业价格战,让投资者对未来盈利空间产生顾虑。此外,新业务虽增长快但盈利滞后,尚未形成有效利润贡献,也削弱了市场对公司长期增长的信心。
对于顺丰控股而言,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推动新业务尽快实现盈利突破,同时应对行业竞争压力,以稳定的业绩增长重塑资本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