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备受瞩目的索契冬奥会在一片欢歌笑语中落下帷幕,但普京却并不高兴,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也许这次冬奥会就不会举办。
因此如果没有举办索契冬奥会,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的根源就是北约东扩,而2014年是个关键节点。
这年年初,乌克兰议会直接把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给罢免了,2月22日,也就是在冬奥会结束的前一天,亚努科维奇连夜跑到了俄罗斯避难。
而此时乌克兰内部早已动荡不堪,反俄游行此起彼伏,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事情回到三个月前,亚努科维奇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个优惠天然气协议,并且中止了与欧盟的贸易谈判,这种彻头彻尾地亲俄引发了乌克兰西部亲欧民众的不满。
他们纷纷涌上基辅街头抗议,斥责亚努科维奇厚此薄彼,一开始示威人数也不过几千左右。
如果这个时候普京直接派兵协助乌克兰政府维持治安,那局面很可能在短期内就恢复平静,俄罗斯是有过先例的,在这点上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然而,当时俄罗斯正忙着举办索契冬奥会,斥资500亿美元就是想向外界展示俄罗斯的强大国力。
等到了冬奥会开幕的时候,乌克兰局势已经十分混乱了,亚努科维奇已经是独木难支,可普京却说不干涉乌克兰内政,这大大助长了乌克兰内部亲欧派的嚣张气焰。
于是,一个令普京始料未及的情况出现了,亚努科维奇被罢免,俄罗斯失去了乌克兰最有诚意的合作伙伴。
之后上台的波罗申科虽然也亲俄,但其权力相比于亚努科维奇已经大幅缩水,局势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而如果没有举办这场冬奥会,普京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应对乌克兰乱局,届时有俄罗斯的支持,乌克兰内部亲俄派的地位也会相对稳固,也就不会有日后泽连斯基一个演员都能成为总统的情况发生。
可以说,这场冬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之后泽连斯基一心加入北约,俄罗斯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爆发,如今俄军虽然在前线有不小的优势,但三年战争俄罗斯也遭受重创,这显然不是普京愿意看到的结果。
目前,俄乌双方都意识到单凭他们自身已经很难结束这场战争,美国的态度就成了重中之重。
于是,眼下双方都在积极和美国沟通,都想以一个较为体面的方式结束这本不该发生的冲突。
只是,美国向来无利不起早,在没有看到更大诚意之前,和谈就变得遥不可及。
事实证明,选择往往大于努力,对待任何问题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卖,对于普京而言,眼下就是 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唯有如此俄罗斯才能维持大国地位,这对俄罗斯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新华社《特朗普与普京长时间通话 “会晤”与“战斧”成话题》
上观新闻《为“战斧”泽连斯基将再见特朗普,乌为何执意寻求这一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