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饮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湘菜、粤菜、鲁菜等八大菜令无数人感到眼花缭乱,即便大家每天不重复的吃地方菜系,也能吃很长一段时间。但从临床角度出发,地方美食虽然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但“吃”的不正确,也很容易增加心脑血管健康的负担,会导致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特别是对于偏咸、偏油以及偏甜的菜品来说,长期过量摄入,会极大影响人体健康。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往往与大家在炒菜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调味品息息相关,比如,厨房里常用的以下这几种调料,就被认为是“脑梗死”的帮凶之一。
1.食用油
食用油是我们在日常烹饪食物时最常用的一类调味品,如果没有它,很多美食都没有办法正常烹饪出来,而且食用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营养价值。但大家要知道的是,食用油本身所含的热量比较丰富,摄入量过多会导致人体内的甘油三酯水平上升,长时间如此还会增加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当然,无论是猪油还是植物油,都是非常优质的食用油,只要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好用量,就不会对血管健康造成太大影响,根据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的食用油用量尽量保持在25-30g左右。
2.含钠的调味品
关于含有钠元素的调味品,相信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食用盐,我国作为全球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平均每个人每天要摄入超过10g食用盐。而钠元素摄入超过一定标准时,就很容易使人出现水分潴留的情况,体内的血压水平也会随之上升,而高血压正是临床上诱发脑梗死最不可忽视的一大危险因素。
除此之外,对于酱油、豆瓣酱、食醋等调味品来说,其中所含有的钠元素水平也不低,建议大家在日常烹制菜品时也要控制好添加量,每日的钠元素摄入总量应该低于2500mg。
3.添加糖
对于红烧排骨以及糖醋里脊等菜品来说,很多人看到就会走不动道,甚至还会止不住流口水,但这些食物虽然非常美味,却都属于添加糖超标的食物,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长期摄入高糖食物,很容易增加肥胖以及糖尿病等病症的发病率,同时还会促使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在此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问题。
所以,大家在日常烹制菜肴时尽可能少添加白砂糖以及甜面酱等调味料,每日的添加糖摄入水平应该控制在25g-50g,不能超过50g。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