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通,跑了好几家医院,都说情况太复杂,不敢手术……幸好找到凌主任,终于有救了!”
在西京医院九八六医院普外科二病区(甲乳外科),来自青海的患者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眼中充满感激。。10月21日,长期在此帮建的西京医院凌瑞主任团队在多学科协作下,成功为他切除了甲状旁腺肿瘤,并化解了潜在的“玻璃人”风险,让一度陷入绝望的患者重获健康。
求医路上的双重挑战:脊柱侧弯与“玻璃人”风险
患者最初因进食困难、消化不良辗转就医,检查后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还发现合并重度脊柱侧弯,胸段脊柱严重左弯,导致颈部血管、神经走行完全偏离正常位置。
更为棘手的是,若不及时处理甲状旁腺腺瘤,会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造成体内钙代谢紊乱:过多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会持续“动员”骨骼中的钙进入血液,引起高钙血症,同时导致骨骼因钙流失变得脆弱,即临床上所称的“玻璃人”。
病情虽然明确,可多家医院均因“手术定位难、并发症不可控”的高风险难以为患者开展手术。
“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轻微骨痛,按压肋骨有明显压痛,这是‘玻璃人’的早期信号,”凌主任指出,“若再延误半年到一年,可能发展为严重骨质疏松,甚至出现自发性骨折,如弯腰捡物时腰椎断裂,并伴随肾功能损伤,治疗难度会翻倍。”
多学科联合攻坚:“双保险”应对“双风险”
为应对“解剖结构异常”与“肿瘤切除”两大难题,科室迅速联合外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启动多学科会诊(MDT)。
术前,方言隔阂成为了难题。团队通过文字、图解、模型等方式反复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手术流程与术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知晓、认可治疗方案。
最终确定“超声引导定位+术中快速病理”双保险方案:术前超声精确定位肿瘤,术中切除后立即送检病理,确认病变性质。
精准手术仅出血10ml:切除肿瘤,阻断“玻璃人”进程
手术中,凌主任在超声引导下标记肿瘤位置,于颈前胸锁乳突肌内侧作4cm小切口,采用“钝性分离”技术,以精细器械一点点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同时以喉返神经监测仪实时监护神经功能,确保操作安全。
西京医院甲乳外科凌瑞主任进行手术
在甲状腺后方切除可疑组织后,病理检验为异位胸腺组织。团队继续向气管后方探查,最终找到病灶,经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肿瘤。
整台手术历时1小时20分钟,出血量仅约10ml,远低于常规甲状旁腺手术。术后6小时,患者血钙从术前的3.2mmol/L降至2.6mmol/L,恢复至正常范围(2.2–2.7mmol/L),骨痛症状显著缓解,肋骨压痛消失。
凌瑞主任术后查房
术后1天,患者已可以自主进食小米粥、蔬菜等食物,并能在护士协助下缓慢行走,3天后顺利出院。
知识大爆炸
关于甲状旁腺与“玻璃人”
许多人熟悉甲状腺,却不了解甲状旁腺。它位于甲状腺后方,大小如黄豆,共4颗,是人体重要的“钙调节器”。一旦发生腺瘤等病变,就可能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为“玻璃人”的潜在根源。
甲状旁腺有什么用?
它的核心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精确调节血钙平衡。一旦分泌过量,就会有“玻璃人”风险。
为何腺瘤会导致“玻璃人”?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腺瘤→PTH过量→骨骼中的钙被大量抽取入血→骨骼变脆、骨质疏松→轻微外力也可能骨折。
同时,长期高血钙还会引发肾结石、肾功能损伤及心血管问题。
3. “玻璃人”有哪些早期信号?
反复骨痛(腰背、肋骨、膝关节等)
不明原因乏力、食欲减退、便秘
轻微外力下骨折
尿频、尿痛(警惕肾结石)
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有骨质疏松或肾结石家族史者、长期服用某些利尿剂者、曾接受甲状腺手术者。
4. 确诊后必须手术吗?术后注意什么?
不一定立即手术:若肿瘤<1cm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监测。
建议手术:若肿瘤≥1cm,或已出现高钙血症、骨痛、肾结石等症状,手术是根治手段。
术后预防复发,需重视三点:
遵医嘱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定期复查血钙、PTH与骨密度;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适当摄入高钙食物。
(通讯员:崔婕 张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