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在深圳总部那场媒体见面会上,刚从上交所敲完钟回来的刘靖康把上市比作“领结婚证”。这位90后掌舵人说:“从此要扛起更多责任了。”
他或许没想到,自己创办的影石创新(688775.SH)会在资本市场上演更戏剧性的剧情,短短两个多月,股价像坐上了自家研发的全景无人机,从47.27元发行价一路冲破300元大关,8月19日市值站上1200亿元,硬生生把科创板“智能影像第一股”刷成了“现象级爆炒股”。
这个从南京大学宿舍里破解周鸿祎手机号的编程少年,到执掌千亿市值的科创板最年轻董事长,刘靖康的十年像极了一部科技创业爽文。这位新晋千亿掌门人或许比上市更需要勇气的是守住产品创新的初心。
8月18日早上9点30分,一个千亿新股诞生。
当影石创新(688775.SH)的股价像火箭一样冲破269.3元时,整个A股市场都听到了资本狂欢的轰鸣。这家成立仅十年的公司市值首次站上千亿大关,把“智能影像第一股”的标签狠狠钉在了科创板的历史榜单上。
而这一切的疯狂,始于四天前那场被网友戏称为“撒钱营销”的团建。创始人刘靖康在深圳总部顶楼向百名工程师狂撒20万现金,庆祝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开启公测。没人能想到,这段充满争议的视频会成为资本市场的导火索——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影石股价连续20%涨停,把发行价47.27元的“小透明”推成了两个月暴涨530%的“现象级妖股”。
刘靖康,1991年出生在广东梅州,成长于中山,早在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读大二时,就因通过记者采访周鸿祎的10秒电话按键声破解其手机号而登上科技头条。那时的他或许没想到,这种“黑客思维”会成为日后颠覆影像行业的基因。
2015年,刚毕业的刘靖康带着宿舍创业团队开发的“名校直播”项目残骸,一头扎进当时还冷门的全景相机赛道。初期在南京的办公室,团队每天只睡3小时,刘靖康甚至亲自去代工厂拧螺丝——有员工回忆,某次测试设备到凌晨三点,他忽然拍桌大喊:“做不出来公司明天就倒闭!”
这种偏执在2016年结出果实,全球首款即插即拍的全景相机Nano横空出世,直接插入iPhone就能拍摄360°画面,一键分享功能更是精准踩中社交媒体爆发红利,让影石在GoPro和大疆的夹缝中撕开一条血路。
影石最反常规的操作,是从第一天起就把80%精力押注海外。当同行还在国内卷价格战时,刘靖康带着工程样机直飞拉斯维加斯CES展会,用“Think Bold”的slogan和苹果零售渠道签约。这种“生而全球化”的战略让Insta360 X5今年在纽约中央车站发售时引发凌晨排队,而小红书上的美国大学生正用影石相机拍摄“隐形自拍杆”短视频——通过算法消除自拍杆,画面宛如无人机跟拍。这种技术魔法让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的市占率飙升至67%,甚至逼得大疆在2025年7月仓促推出Osmo 360反击。
影翎Antigravity A1的诞生暴露了刘靖康更大的野心。这款上下双8K镜头的怪物,能让用户佩戴VR眼镜实现“指哪飞哪”的体感操控,后期任意裁切横竖屏画面。更绝的是商业策略,通过Costco和Best Buy渠道铺货,定价2999美元精准卡位大疆高端机型与山寨货之间的空白带。
虽然公司紧急公告称“2026年才量产,不影响今年业绩”,但资本市场显然更看重叙事,20家券商预测无人机业务三年内将贡献30%营收,而刘靖康朋友圈那句“做无人机的起心动念是有增量空间”,被机构研报反复引用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注脚。
这是创投圈近年罕见的超级回报案例。
当迅雷(XNET.US)2025年二季报里那行"投资影石创新带来7.2亿美元税前浮盈"的文字跳出来时,整个华尔街都倒吸一口冷气——这个数字相当于迅雷自身市值的2.4倍,比它过去十年主业赚的钱加起来还多。
时间拨回2016年,迅雷创始人邹胜龙拍板领投影石创新C轮时,没人能想到这笔900万美元的赌注,会在九年后演变成一场资本市场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
截至8月22日,影石市值飙到1200亿,迅雷7.84%的持股价值94亿,而迅雷自己的市值还不到40亿,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子公司比母公司值钱"的喜剧。
2015年3月,IDG用65万美元拿下影石20%股权,这笔如今价值144亿的"天使押注",当初的估值逻辑简单到粗暴:相信这个90后极客能用技术重新定义影像行业。
影石的资本故事里从不缺戏剧性转折。2016年C轮融资时,迅雷的入场更像是个意外。原本计划跟投的IDG临时资金吃紧,邹胜龙趁机带着900万美元杀入,拿下12.16%股权。这个当时被同行调侃"接盘侠"的决定,如今看来堪称神来之笔。
按最新市值计算,迅雷这笔投资年化回报率高达89%,比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还猛。而更早下注的启明创投同样赚得盆满钵满,2015年B轮投入的350万美元已变成超百亿市值,合伙人黄佩华那句"我们要陪年轻人穿越周期",在财报数字面前显得格外有分量。
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影石自己也在上演逆袭剧本。从2016年那个只能插iPhone拍摄的Nano全景相机,到如今市占率67%的全球行业霸主,刘靖康的杀手锏是"技术暴力美学":用算法消除自拍杆的"隐形拍摄"功能直接干翻GoPro,最新发布的影翎无人机甚至能通过VR眼镜实现体感操控。这种产品力让影石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2%,比行业均值高出20个百分点,海外收入占比76%的全球化布局更是筑起护城河。
这场资本盛宴最耐人寻味的,或许是早期玩家与半路下车者的命运分野。IDG的165万美元投资已变成180倍的史诗级回报,而苏宁在2019年以5834万元抛售的4.73%股权,如今价值56.7亿——少赚的这50亿,够买下两个苏宁易购。
当影石的机构股东们还在纠结减持时机时,刘靖康那句"我们没做过惊天动地的事,只是把记录生活做到极致"的敲钟感言,或许揭示了最朴素的真理:在创投这场豪赌里,最终赢家永远是那些敢陪疯子改变世界的人。
当影石创新的股价在科创板冲破千亿市值时,34岁的刘靖康或许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新一代创业者的典型样本。
从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到智元机器人的"稚晖君"彭志辉,再到月之暗面的杨植麟,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技术极客,正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模型等硬核赛道掀起一场"少年中国"的创新风暴。
基石资本张维的观察一针见血:"这代创业者骨子里刻着叛逆基因。"当王兴兴19岁在宿舍用3D打印机制作四足机器人XDog时,没人能想到这个浙江理工大学的本科生,会在八年后带着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
更"离经叛道"的是彭志辉,这位放弃华为"天才少年"百万年薪的B站up主,用一场《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的爆款视频,让资本市场见识了技术网红的号召力。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后,股价10连板造就今年首个十倍股,而这一切距离他离开华为创业还不到三年。
这种近乎莽撞的自信,在IDG资本合伙人童晨看来恰是稀缺品质:"ChatGPT时代,经验反而可能成为枷锁。这些年轻人像一张白纸,敢用大模型重构整个行业逻辑。"
比起父辈创业者"十年磨一剑"的漫长周期,新锐创始人们正在改写成长剧本。更令人咋舌的是商业化效率,影石创新76%收入来自海外,Insta360相机在亚马逊常年稳居运动相机类目前三;智元机器人虽未量产,却已拿下蔚来、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的预订单。这些数据让张维感慨:"中国制造正在蜕变为中国智造,而发动机就是这批年轻创始人。"
风险投资在这轮造富传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IDG资本早在2013年就押注刘靖康的校园项目,如今影石上市带来超百倍回报;基石资本则从宇树科技天使轮开始"陪跑",其投资逻辑极具代表性——"我们不是在投赛道,而是在赌那些能重新定义赛道的疯子"。
当美国用户用Insta360拍摄TikTok短视频,当欧洲高尔夫球场采购康迪科技的巡检机器狗,中国年轻创始人正在打破"内卷"魔咒。云鲸智能的扫拖一体机器人拿下日本15%市场份额,面壁智能的AI编程工具在GitHub星标数超3万,这些成绩背后是全新的全球化策略。
刘靖康早期就组建国际化团队,产品经理来自GoPro,算法总监出身苹果;王兴兴更是在创业第一天就把公司注册在香港,用"硅谷式"股权架构吸引海外人才。不过狂欢之下暗流涌动,正如张维警示的:"真正的考验是持续创新,千亿市值只是起点。"
站在2025年回望,这场由90后主导的创业浪潮,本质是一场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年轻大脑遇见中国供应链,技术理想碰撞资本洪流,最终爆发出堪比硅谷黄金时代的创新密度。历史将证明,比造富传奇更珍贵的,是这群技术信徒用代码写在商业史上的宣言。创新没有代际,世界永远属于敢于重新发明轮子的人。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