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博物院新推出“如是观——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特展。本次展览精选院藏的70余件/套明清肖像画作品,通过对明清肖像画的功能分类,立体生动的展现这一时期肖像画的演变和艺术价值。展览中最受关注的当属一幅明代佚名《范仲淹画像卷》,它不仅是研究明清肖像画与宋代官制的重要实物遗存,更成为这位北宋名臣在今人心中的“标准照”。
明代佚名《范仲淹画像卷》纵29厘米、横25.5厘米。画面中,范仲淹头戴黑色貂蝉冠,冠前饰博山状金银额花,左侧插貂尾,三梁冠结构清晰可辨;身着绯罗朝服,双手执象牙笏板于胸前。专家认为,这些细节与《宋史·舆服志》“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上,形正方……左插貂尾”的记载完全吻合,准确还原了宋代三公级官员的朝服制度。
画作左上角钤有“子子孙孙永远供奉”朱红篆书方印,表明其原为苏州范氏家族宗祠供奉之物。艺术史学者韩飞在《明代范仲淹画像考证》中通过冠服、配饰等多重考证,确认此画“服饰纹样及官制特征与宋代制度高度吻合”,为研究宋代文官服饰提供了直观图像资料。
引人注目的是,面部刻画中采用的西洋高光处理手法。范仲淹眼部以留白技法突出高光,展现出上朝奏对时的专注神态。这种技法在传统中国画中罕见,印证了晚明肖像画对西画技法的吸收与本土化改造。这种艺术创新与南京博物院藏《明人肖像册》的“超级写实主义”风格一脉相承,均体现了“略用淡墨勾出五官大意,全用粉彩渲染”的江南画派技法特征。
据考证,此画原为苏州范氏后裔旧藏,可能创作于明代中晚期,或为宋代原作的临摹本。1989年苏州市钱币研究会发行的“范仲淹诞辰纪念章”即以此画为蓝本,使其成为公众认知中的范仲淹标准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文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