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和贾珍并非同一支(宁国府和荣国府),却能“从小儿一块长大”,这背后揭示了贾、王两大家族盘根错节的联姻与社交网络。
简单来说,核心原因在于:他们都是“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核心成员,并且王熙凤的娘家王家与贾家是世交,她从小在京城的贵族圈中长大,与贾家的子弟们自然熟识。
四大家族通过世代联姻,结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和亲属共同体。
贾家:宁国公和荣国公是兄弟,开国元勋,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
王家:王熙凤的娘家。书中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俗语,可见其权势。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官至京营节度使,后来更是位高权重。
关键联姻:
王熙凤的姑母王夫人嫁给了荣国府的贾政。
王熙凤的另一位姑母(薛姨妈) 嫁入了薛家。
王熙凤自己嫁给了荣国府贾赦的儿子贾琏。
这样一来,王熙凤既是荣国府的孙媳妇,又是荣国府当家主母王夫人的内侄女。这种双重身份,让她与贾家的关系极为紧密。
书中有多处线索表明,王熙凤并非一直待在金陵,而是在京城长大。
第六回,刘姥姥说:“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 周瑞家的回答道:“嗐!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来免太严些个。”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凤姐是在贾府长大的环境中树立起威望的。
第五十四回,王熙凤在元宵节上说笑话,也提到“我从小儿……”,暗示了她的成长环境。
因此,作为王家的千金小姐,她从小就有大量机会出入贾府,与贾家的公子小姐们一同玩耍。贾珍作为宁国府的长孙、未来的族长,年龄上又比她略长,自然是从小就认识的“大哥哥”。
王熙凤和贾珍在性格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精明强干,也都不拘小节,甚至有些放纵和玩弄权术。
贾珍在父亲贾敬不管事的情况下,成了宁国府说一不二的“珍大爷”,生活奢靡,作风混乱。
王熙凤在荣国府也是杀伐决断的“琏二奶奶”。
这种相似的贵族子弟背景和行事风格,让他们在成年后也能维持一种“哥们儿”似的熟络关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贾珍为了把儿媳秦可卿的丧事办得风光,亲自去求王熙凤来协理宁国府。他当着众人的面对王熙凤说:
“……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这种信任和了解,正是基于“从小儿一块长大”的深厚根基。
所以,王熙凤和贾珍能“从小儿一块长大”,根本原因在于:
家族纽带:他们的家族(贾家与王家)是世代联姻的同盟,属于同一个顶级的社交圈。
地理相近:王熙凤自幼在京城生活,频繁出入贾府,与所有贾府同辈子弟都是青梅竹马。
性格相投:相似的成长环境和阶层,造就了他们成年后能够互相理解和合作的“哥们儿”关系。
这个细节看似微小,却生动地体现了《红楼梦》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族关系网,使得人物的互动更加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