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在这座巨大的古墓前,原本矗立着“昭陵六骏”的石刻,现存于碑林博物馆内。所谓“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618年至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6匹战马。他当年打天下时,每战必乘骏马带头冲锋陷阵,因此这些战马都曾与其经历血战,感情十分深厚。
据说六骏系出自阎立本手笔
贞观十年(636年)兴建昭陵时,李世民为了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是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他特意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据传说,制作“昭陵六骏”石刻时,唐太宗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工艺家阎立德精心雕琢,刻在石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
昭陵六骏有两匹被倒卖国外
“六骏”每件宽204厘米,高172厘米,厚40厘米,重达3.7吨,均为青石质地;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雅”、“什伐赤”。遗憾的是,其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被外国人勾结当时的陕西督军陈树藩盗卖到了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无奈用复制品代替
其余的“四骏”其实也被惦记上了,不过在搬运过程中被人发现,盗卖国宝的陈树藩遭到了各界声讨,其无奈之下,只能令人将“四骏”搬运到陕西省图书馆保存,后来又移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因此,现在大家能够看到的“昭陵六骏”,“白蹄乌”、“特勒骠”、“青雅”、“什伐赤”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唐代石刻,而“飒露紫”和“拳毛騧”则是用石膏和水泥制成的现代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