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若泉下有知,恐怕想不到自己抽的烟,竟成了舆论场的吵架导火索。
近期,控烟志愿者孙女士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墙画误导青少年,建议将其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形象。此举引发网友热议,甚至有人称已反向举报孙女士的举报行为。
8月25日,浙江绍兴市文旅局对“游客投诉鲁迅抽烟墙画”一事进行回应称,“不会因一人投诉就盲目采取措施,会综合听取大家意见再做决策。因为这个确实是历史现实的一个问题,这幅画确实也是我们绍兴鲁迅故里的一张金名片。”
戏剧性的是,孙女士疑似因此遭遇网络反击。有网友调侃:“如果让鲁迅握拳,那该让武松打什么?”
这场争论本质上是“公共健康”与“文化尊重”两种道德正确性的碰撞。控烟志愿者认为墙画可能诱导室外吸烟;支持者则强调历史真实,指出鲁迅吸烟是其重要形象特征,不应脱离时代背景用现代标准苛责。
鲁迅长孙周令飞曾谈及其祖父“同款背心”爆火,说明鲁迅作为文化符号的影响力持续至今。但如何平衡历史真实与现代价值观,仍需理性讨论。
或许这场争论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讨论应基于历史语境,而非抢占道德高地。鲁迅吸着烟写下的那些呐喊,从来不是为了让后人在他的吸烟形象上争个你死我活。
恰如周令飞所说,人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至于墙画要不要修改则是另一回事,“我对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人是尊重的。”
“我个人觉得一笑了之即可,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周令飞说,“我们应该做的是铭记历史、尊重历史。”
撰文|向玲主编|李锦审核|朱宗威*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出品 |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