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背叛能带来即时最大收益,你还会选择合作吗?”最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实践课程”的课堂上,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将经典的“囚徒困境”抛给学生。
在高金,“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实践课程”是MBA学生即将踏入的真实“博弈场”——高金MBA携手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弗劳恩霍夫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兄弟单位,联动江丰集团、北斗西虹桥基地、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探针资本、金沙江联合资本及高金校友等创新生态伙伴,从近100个候选项目中筛选出 15 个覆盖具身智能、AI+医疗、eVTOL 无人机、芯片、新材料、农业科技、量化金融、商业卫星、养老餐饮等十余条前沿赛道的项目。学生在为期半年的课程周期中,组队深度参与项目实践,经历立项、讨论、路演、融资等全链条环节,完整体验企业资本化的全过程。
加入哪个团队更有前景?并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倪海英用一堂博弈论引导学生探寻商业决策的核心。
“囚徒困境”揭示了现代社会最经典的决策悖论:每个人从短期个人利益出发的选择(背叛),会导致集体与自身长远利益的共同受损。怎样决策才是最优解?从全球招募的方案中脱颖而出的“针锋相对(Tit-for-Tat)”策略解法是:先合作,随后复制对手上一轮的选择。“这种‘一报还一报’的极简规则把‘未来’拉进‘当下’,让理性重新与善意对齐。”
逐利是商业的本质,但是那些看似吃亏的“傻瓜”,始终不计回报、坚持为公共利益做贡献的“一贯贡献者”,却在研究中被证明是点燃合作之火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真正的理性,有时恰恰体现在敢于率先承担成本的“利他”之中。
课程通过跨区域、跨企业的资源整合,搭建起一个全国性的创新实践平台
“这是一个最苦的项目,大部分是0到1的探索,没有可靠的结果,但这正是它的教育意义所在。”她强调,市面上充斥着成功案例,而在科技金融课程中,失败与挫折同样是宝贵的成长。学生投入的是时间、声誉和机会成本,企业暴露的是技术与商业的真实难题,导师押上的则是教育理念的公信力。
“这不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而是一场真实的冒险。”学生需要以判断力、责任感和行动力,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倪海英对学生说,“你们不是旁观者,而是以共创伙伴的身份走进企业,与其共担风险、共谋发展。”她指出,项目充满不确定性,失败与挫折是常态,但也是最宝贵的教育价值。她鼓励大家成为“一贯贡献者”,以行动影响团队,躬身入局。
“真正的‘风险共担’是明知可能失败,依然选择下场。所以,你们敢不敢all in?”
每个参与课程的学生都拿到了一份文创,上面印着“风险共担”的英文:“Skin in the Game”,正是这所商学院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