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药巨头的成长密码究竟是什么?
这一问题曾引发行业研究者的深入探讨。不过,回顾众多巨头的发展历程,核心答案仅有一个:科研创新。
被称作“宇宙第一大药厂”的辉瑞,从一间砖房里的小作坊,成长为全球首个年营收突破千亿美元的制药巨头,创新正是其背后的关键支撑。辉瑞的第一笔重要收入,来自一款改良后的肠道驱虫药,之后又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专利的广谱抗生素——土霉素,由此开启了制药行业的新纪元。
凭借科研创新,辉瑞鲜活地展现了“巨头的成长路径”。将目光转回国内,类似的案例也在不断涌现,一批医药龙头企业正加快科技转型的脚步。
近期,笔者实地走访了广药白云山(600332.SH,00874.HK)及其子公司,近距离观察这家中国医药龙头的科技转型进程。
01
财报中的发展信号
在走访广药白云山之前,笔者先查阅了该公司的财报。
不久前,广药白云山正式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中几个数据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61亿元,同比增长6.99%;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增长17.4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第二季度,昆药集团、华润三九等多家医药企业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广药白云山的逆势增长表现尤为亮眼。
第二,2025年上半年,公司大健康主营业务收入达70.23亿元,同比增长7.4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其中,王老吉大健康板块值得关注。很多人都喝过王老吉,但或许并不知晓,王老吉已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天然植物饮料品牌,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科技领域,王老吉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牵头制定了首个《凉茶饮料国际标准》。
就在几天前,“中国的王老吉,世界的WALOVI”王老吉国际罐全球发布盛典在上海举行,四款标志着王老吉品牌全新升级的国际罐产品正式亮相。作为植物饮料领域的领军品牌,王老吉正加速迈向全球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植物饮料行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马上赢数据显示,在国内植物饮料细分市场中,王老吉的市场份额占比接近50%。不难预见,随着国际罐产品的普及,王老吉将把这一优势扩大到全球范围。
第三,公司计划实施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6.5亿元。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愿意给投资者分红的企业才是真正优质的企业。目前,广药白云山已建立“年度+中期”双轨并行的稳定分红机制,近五年平均分红比例始终保持在30%以上,2024年度更是以45.87%的分红率进行大力度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超13亿元。
对于这份财报,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广药白云山的“国际化+创新+股东回报”值得期待,2025年下半年有望出现边际改善。
信达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创新布局方面,广药白云山与科研院所、高校及院士专家团队保持常态化交流;瞄准中药新药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加快广州市医疗机构制剂中心项目建设,并已完成广州采制药业有限公司的设立。
此外,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近年来分红比例显著提升。广药白云山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通过路演、现场调研、策略会、业绩说明会、股东会等形式,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接待投资者超150人次,持续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
除了财报数据,还有更多发展信号值得关注。
02
科创转型成行业必然趋势
7月底,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在制药分行业榜单中,仅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药白云山母公司)。这也是广药连续三年入选该分行业榜单,排名第14位,仅次于葛兰素史克集团。
为何在这样的全球榜单中,广药能脱颖而出?
在实地走访广药白云山及其多家子公司后,笔者找到了关键原因:科研实力。
走进白云山制药总厂,笔者看到了知名产品金戈。白云山制药总厂是国内知名的抗生素、抗ED药生产企业,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
2014年,广药白云山成功研发并上市首个国产伟哥——金戈(枸橼酸西地那非),打破了原研企业长达13年的市场垄断,为国内仿制药创新树立了典范。
据米内网数据,2019年,白云山金戈的销量首次超过辉瑞伟哥,成为国内抗ED药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截至2023年,金戈的营收已高达12.90亿元,成为公司的明星产品。
继金戈之后,白云山又陆续推出“铁玛”(达泊西汀,用于治疗早泄)和“超级码力”(他达拉非,长效抗ED药),形成了男科“三剑客”产品矩阵。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用户复购率。
与此同时,公司围绕男性健康需求,进一步拓展ED领域改良剂型(如口崩片、口溶膜)、早泄治疗药物(气雾剂)、前列腺疾病治疗用药等全品类产品;同时加快推进女性生殖健康产品线布局,涉及女性健康、生殖领域(如女性避孕药物)治疗药物,构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两性健康药品体系。
通过走访观察,笔者发现白云山正逐步摆脱对金戈单一产品的依赖,朝着多产品矩阵、生态化发展的方向迈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研创新的支撑,更多类似“金戈”的优质产品正在不断涌现。
在创新药领域,白云山制药总厂目前有6个在研一类新药,其中3个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公司布局了泛实体瘤精准治疗靶点TRK和RET,RET抑制剂BYS10获得中美双报临床许可,TRK抑制剂HG030技术专利还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跻身国内该领域第一梯队。
未来,白云山制药总厂将以“多翼一体”产品战略为核心,围绕抗感染、男科用药、中成药、慢病长治等领域,着力解决药品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
走进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方公司”),笔者体验了广药牌灵芝孢子油等产品。该公司生产的高品质灵芝孢子油,灵芝总三萜化合物含量高,且特别含有麦角甾醇,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已广泛应用于亚健康、慢病、肿瘤术后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据悉,汉方公司拥有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中药制药过程技术与新药创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药用脂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和广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科研平台。
目前,汉方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制剂原辅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及研、产、销一体化的国际领先长春碱系列原料药供应基地。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105项、药品和特殊食品批文81个,发布国家、行业、团体等标准23项,还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6项荣誉。
笔者从公开信息中还了解到,不久前汉方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均适能®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正式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这是广东省首款液态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而其背后的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
汉方公司和白云山制药总厂的科研布局,只是广药集团整体科研实力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白云山母公司广药集团启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生物医药中心公共转化平台建设,围绕“细胞基因治疗”“AI+制药”等领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与此同时,广药集团还与东江实验室、厦门稀土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广药与厦门稀土所平台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未来,该公司将聚焦肿瘤治疗国际前沿领域,包括稀土免疫佐剂、放射性核素及核素偶联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等,在稀土靶材及装备、核素生产制造、核药研发、配送销售等业务环节展开布局。
如今,广药集团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构建了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包括国内中药行业唯一的工程技术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等;广药白云山还拥有疫苗类生物药、抗体类生物药、化学药创新药、中药新药等160余项在研项目。
客观而言,与全球医药巨头相比,中国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广药白云山的发展中,笔者感受到了一股强劲的动力:中国医药行业正整体向创新药、生物医药方向转型升级,头部企业已走在行业前沿。
未来,转型的深度与速度,将成为决定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地位的关键因素。
03
企业发展呈现全新气象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广药白云山在科创领域的发力,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
笔者了解到,自李小军担任董事长、陈杰辉担任总经理以来,白云山母公司广药集团在战略布局、管理效率和创新驱动等方面,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新领导班子大力推动广药白云山从传统老牌药企向创新型药企加速转型。广药集团兼广药白云山董事长李小军带领团队,频繁对接高端、前沿资源平台,上任后马不停蹄地拜访了钟南山、徐涛等院士团队;广药集团总经理陈杰辉也带队密集调研了20多家同行药企,涵盖从传统药企成功转型为创新药企的知名企业、创新药领先企业以及AI制药领先企业。
另一方面,公司引入外部专业力量——波士顿咨询团队为其制定“十五五”战略规划,同时与华为合作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充分展现出对生物医药创新与数字化升级的前瞻性布局。波士顿咨询凭借全球视野和行业洞察力,帮助广药厘清生物医药产业赛道,优化业务组合与资源配置;华为则依托ICT技术优势,助力广药实现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笔者还从内部人士处获悉,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时期,广药白云山正在重新梳理现有科研管线,积极布局未来产品线,早年投入的多个新药研发项目,有望在未来几年陆续产出成果。
未来,广药白云山将进一步加快向创新药企转型的步伐。一是在科研创新方面坚持长期主义,从人力、财力、技术平台、工作机制等多方面为科研创新提供保障;二是在创新管线布局上,遵循先进性、差异性、创新性原则,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项目自身优势,集中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三是充分发挥资本优势,广泛发掘优质企业和团队,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拓展业务布局。
除了加强新质化创新,广药还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开拓、资本化运作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广药白云山以“数智广药”为战略核心,推动覆盖“种植—采购—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智能革命”。今年3月,母公司广药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底座建设、数字化应用落地、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广州医药智慧物流中心AGV(自动导引车)
在国际化开拓领域,在中国医药“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广药白云山旗下明星产品华佗再造丸已进入全球六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十余年稳居中成药出口前列;王老吉更是基本实现“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王老吉”。
在资本化运作和现代化管理方面,广药白云山积极向“产业孵化+资本运作”的现代化企业模式转型。今年2月,集团旗下王老吉药业完成对采善堂的收购,广药集团旗下中华老字号数量增至13个;今年5月,旗下广州医药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今年7月,公司出资设立15亿元的广药二期基金,重点投向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加快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显而易见,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广药白云山整体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全新气象,发展活力不断涌现。
04
结语
说实话,医药企业的科创转型,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
业界对创新药研发有“三个10”的说法:研发周期长达10年、研发投入高达10亿美元、研发成功率不足10%。许多药企的产品线研发,可能耗费数年时间、投入巨额研发费用,最终却可能面临失败,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但即便如此,科创转型仍是医药企业的“必由之路”:没有科技创新,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举步维艰。纵观全球医药巨头的发展历程,几乎无一不是创新变革的受益者。以广药白云山为代表的中国医药龙头企业,早已认清这一趋势,并积极付诸行动。
此次探访,笔者先后走访了广药总部、王老吉大健康总部、白云山汉方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以及王老吉南沙智能化生产基地等一线场所,记录了大量调研笔记。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家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新质化创新、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开拓、资本化运作和现代化管理,只是广药白云山转型之路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探索等待展开,更多的成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