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中国很保守!说好的舱外航天服“3年15次”,结果呢?远超这个设计寿命,使用的界限已经达到了4年20次,成功完成了在轨的“超长使用”界限。
而且,这样让我想到了,在我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又上行了两套新的舱外航天服,并且其上行的2套新舱外服D、E已完成解包检测,状态良好。
我国神舟二十号乘组还进行了相关性的整理,而且,新的舱外航天服设计都是“4年20次”,这后面是不是更长?中国舱外航天服到底可以用多久?如何做到使用更久?下面我们就详细看看。
中国舱外航天服重大突破!“3年15次”真太保守了
在8月我国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进入中国空间站之后的第三次出舱之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国航天员并没有使用新的舱外航天服,而是使用老版的舱外航天服,并且在不断突破其舱外航天服的使用界限。
在第三次出舱活动之下,航天员陈冬身着的空间站舱外服B进行出舱,不仅创造了个人的飞天历史,还创造了中国空间站历史,其陈冬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次数纪录,并且也使得其舱外航天服创造了历史数据。
这一套舱外航天服按照最初设计的是“3年15次”,但是这一次我国还在使用它,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极值,已经累计保障了20次出舱任务,成为我国空间站首套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的舱外服。这一套舱外航天服经历了11名航天员的使用,而且通过评估来看,其还是状态良好,这说明什么?那就是这一套舱外航天服还能够使用。
大家看下?是不是我国说“3年15次”真太保守了,使用的时间根本不止这一点,所以,看到此前大家说我国舱外航天服造价3000万,使用15次太少了,而且后续还要将其送入到大气层之中烧毁,不将其带回来,这的确有点可惜了。
结果呢?我国对这舱外航天服的使用时间并不只是这一点,也并不是只有15次,它使用的时间还在继续延迟之中,到底可以使用多久,怕是属于一个“无底洞”了,只有我国在评估之下,无法使用的情况之下,可能才会进行说明。
那为什么舱外航天服使用次数远超设计寿命?为何这么强?
其实,最为关键就是保守,我国可能说得太保守了,而实际使用情况可能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
作为航天员出舱活动之下,一套专业的保障航天员安全系统,的确我国肯定也是采取高标准的模式来进行打造的,那必然肯定不是说设计多少,就使用多少次,而这里面肯定主要是存在两层含义。
第一、舱外航天服使用久,那肯定是跟技术存在关系,没有强大的技术,难以支持起来,比如舱外航天服的头盔面窗,制作需要经过47道工序,一套由100余个单机产品组成的舱外航天服在单机研制生产和系统总装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自检互检专检三道程序,还要进行环境试验、压力性能试验和工效验证与评价等,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所以,技术支持是最为核心的,这是舱外航天服最具有稳定性问题的原因。
第二、在太空使用的情况,我国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之中属于暴露极端环境的模式,其受到太空辐射等问题影响,肯定会影响到其使用说明或者功能等,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就会开启相关性的太空维护等来进行相关性的处理。
所以,在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讲,我国最终实现了舱外航天服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而随着我国的舱外航天服在进一步技术升级之下,未来的舱外航天服使用时间必然会更久。
所以,4年20次的舱外航天服,肯定远超20次的使用界限,只能说到底用多久,大家拭目以待吧,毕竟3年15次都超过了5次了,后续还会不会继续使用,这都是未知数。
为什么我国要执行出舱活动?
对于我国出舱活动来说,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时候在太空之中处理设备等问题,是无法全面进行相关性的处理,而人类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全面替代,所以,虽然太空出舱的风险很大,但我国还是进行出舱活动。
当然,的确我国也遇到过风险,其神舟十九号乘组在出舱的时候,就遇到了意外的情况,其央视明确说明了该问题,其出舱的时候,在货物出舱的载荷适配器,适配器外面区域,应该有两道锁,通过机械臂自动解锁,正常两道锁都可以解锁,但是有一道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之中,当时推断没有解开,也就是说出现了卡住现象。
过后,我国航天员在进行出舱之后,进行了处理,才让其风险解除。所以,太空出舱任务并不简单,这需要航天员,天地配合等问题解决。
而我国神舟二十号乘组执行3次出舱任务之中,不少人应该也看到了,那就是我国航天员都进行了舱外防护装置的安装,这是为什么?这其实是因为我国空间站遭遇了太空微粒的撞击,为了安全起见,我国进行对空间站防护装置的进一步升级,希望可以更多的加强我国舱外的安全,所以,防护装置的安全是持续性的任务,只有在全面加防结束之后,我国才会进行停止。
并且这时间可能还比较久,因为我国空间站未来还会进行升级,从3舱位升级到6舱位,在更大的空间站组合体之下,必然也可能看到更多太空微粒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加防之后,就更加好了,就算是真的有新的太空微粒撞击,也无所谓了,可以抵挡住。
所以,这项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现阶段出舱活动都没有办法进行替代,这就是原因,我国为何要进行出舱活动,就算是有风险,也要进行处理。所以,要为我国航天员说一声辛苦了,的确不容易,称之为航天英雄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