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与法律的复杂棋盘上,美国于 8 月 20 日再次落子,国务卿鲁比奥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ICC)的 4 名官员实施制裁。此举动因涉及对美方及以色列公民的调查与起诉,瞬间引发全球关注,将国际法治与强权政治的矛盾推向新的高潮。
被制裁的 4 人分别来自加拿大、法国、斐济和塞内加尔,包括两名法官与两名副检察长。美国指控他们利用 ICC 的审判与调查权力,对美国及其盟友公民开展所谓 “非法” 司法行动。两名法官被指裁决授权 ICC 调查美国在阿富汗人员,并对内塔尼亚胡及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两名副检察长则因支持 ICC 针对以色列的行动而遭制裁。美国以如此理由对他国司法人员下手,无疑是将国内政治逻辑凌驾于国际法治之上。
美国此番制裁措施十分强硬,被制裁者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若资产由美国公民或在美控制机构持有,同样要进行管理与申报。这意味着这些官员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与影响力将因美国的制裁而严重受限,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也将遭受巨大冲击。
面对美国的强势出击,ICC 并未退缩。当天,ICC 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制裁行为,称其是对 ICC 独立性的 “公然打击”。ICC 强调自身将坚持独立性与专业性,继续维护工作人员安全与受害者权益,不会因美国的压力与威胁而放弃履行职责。ICC 的表态,展现出其捍卫国际法治的决心,也凸显了国际司法机构与霸权国家之间的激烈对抗。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美国的制裁决定兴奋不已,其办公室发表声明,将此视为对 ICC “抹黑” 以色列的 “果断回应”,并对美国表示祝贺。内塔尼亚胡将 ICC 依法发出的逮捕令视为 “抹黑行动”,这种政治化解读反映出以色列对国际司法程序的漠视,也揭示了美以在国际事务中紧密捆绑、试图摆脱国际法律约束的心态。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首次对 ICC 采取制裁行动。早在今年 2 月,因 ICC 对内塔尼亚胡与加兰特发出逮捕令,美国就将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列入制裁名单。6 月 5 日,美国又对 ICC 的 4 名法官实施额外制裁。如今 8 月的新一轮制裁,愈发显示出美国对 ICC 调查美以相关案件的不满已近乎 “制裁成瘾”。
美国这种滥用制裁手段的行为,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批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公开表示对美国制裁 ICC 法官 “深感不安”,强调这是对法治原则的直接违背。荷兰作为 ICC 总部所在地,对美国做法公开反对,欧盟也多次强调支持 ICC 的独立性。美国无视国际共识,持续干预 ICC 事务,其根源在于维护自身在中东的战略与安全利益,试图为军事行动及相关官员规避法律风险。
但美国的做法存在明显逻辑漏洞。国际法并非美国国内法,ICC 也不是美国的下属机构。美国虽未加入 ICC,却无权阻止他国依法追责,更不能以制裁干涉他国司法独立。此外,美国制裁对象多为加拿大、法国等主权国家公民,这严重侵犯了他国主权,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国霸权行径的反感。美国在国际法律与舆论层面的一意孤行,不仅难以得到广泛认同,还将使 ICC 及其成员国维护国际法独立性的努力面临更大阻碍,进一步破坏国际法治秩序的稳定。这场国际法治与强权政治的较量,未来走向值得全球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