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蛟龙行动(特别版)》的点映场刚结束,朋友圈就被各种好评刷屏了。说实话,春节档那会儿这片子因为排片问题没看成,心里一直挺遗憾的。这次听说重制了特别版,赶紧买票去看了场点映。
走出影院那一刻,只能说:等了大半年,真值了!
虽然咱不是专业军迷,但跟看电影的大多数观众一样,对这部电影的感受都是相同的。
这次点映,大家的反响可以说是相当炸裂。跟春节档那会儿网上那些质疑声完全不一样,这回大家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
有观众直接感叹“太激动了”“特别燃”“帅炸天”……
最让人意外的是,连一些之前持观望态度的观众都被征服了。
大多数影迷都推荐去看《蛟龙行动(特别版)》。
甚至有观众专门写了2000字+的观影感言,表示电影比春节的时候好太多了。从春节档的争议满满,到现在点映的好评如潮,这种口碑反转确实挺少见的。
那么这次的特别版到底好在哪?我觉得从我个人来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是相比之前,节奏优化了,“直接开干”到底是爽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节奏。特别版直接把片长从146分钟砍到了130分钟,但这可不是简单粗暴地删减。
开场就能感受到这种变化。之前那些拖节奏的文戏铺垫全没了,上来就是紧张的战斗环节。背景介绍还没说完,巨浪就打过来了,深海、潜艇、敌方探测器锁定,气氛瞬间拉满。
那种感觉就像跟随蛟龙小队一起潜入冰冷的深海,窒息感和紧张感立马就上来了。更关键的是,删掉支线后,故事的主线就变得特别清晰。
蛟龙突击队配合“龙鲸号”核潜艇,在深海环境下和外国势力生死对决。蛟龙小队怎么集结?龙鲸号有多强?反派有多疯?全都融在高强度的任务推进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全程没一秒让你分神,中途上厕所都不可能。
这种“直接开干”式的节奏调整,让整个观影体验变得特别畅爽。文戏该删的删,动作戏该加的加,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这部片子的节奏感。
第二个,是48帧技术加持,视觉效果全面升级
技术层面的提升可以说是这次特别版最大的亮点。48帧高帧率配合亮度优化,观感提升不是一星半点。
就跟这位网友说的一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画面清晰度,直接呈现出了燃炸的效果。
之前春节版有观众反映水下戏太暗,经常分不清谁是谁,甚至敌我难辨。现在这个问题完全不存在了,水波流动、光线折射、水下战斗、弹道轨迹都无比清晰,就像在眼前一样。
48帧技术在动作戏里的表现更是惊艳。子弹从枪膛射出的那零点几秒,你能看到它破开海水的清晰轨迹。
手雷爆炸不再是一团光,而是无数带着灼热气浪的碎片,以慢动作般的清晰姿态在四面八方炸开。
拳头打到脸上时,肌肉波动、受力点凹陷、汗珠飞溅的弧线都清清楚楚。
特别是核潜艇深海对轰的重头戏,海水涌动,光影变幻,“龙鲸号”潜入深海追踪敌方潜艇的画面,在高清画质加持下真的是震撼到炸裂。
仿佛置身潜艇里,跟随蛟龙小队一起加入深海战场,那种紧张感和窒息感完全身临其境。
在我看来,这种视觉冲击力已经重新定义了军事动作片的观影标准。
第三个,是人物刻画更立体,蛟龙小队真正成为主角
之前有声音说蛟龙小队在电影里变成了背景板,戏份不够。这次特别版可以说是狠狠打脸了这种说法。
特别版新增了大量蛟龙队员的怼脸大特写和主观作战镜头,镜头几乎焊死在每个队员的脸上。你能清楚地看到每个人眼中那份近乎悲壮的坚定,眉毛拧起的弧度都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删掉无关支线后,每个角色都有了清晰的任务目标和行动轨迹。谁指挥、谁突击、谁掩护、谁狙击,分工明确,战术运用合理。这才是特种作战小队应该展现出的专业素养。
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曹弘浪,虽然戏份不算特别多,但人物弧光却是全片最足的。声呐兵这个兵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通过高清画面和紧凑节奏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而且这次能更清楚地看到队员们的战斗细节,包括持枪姿势、换弹夹动作、作战时的交替掩护、迂回包抄,每个动作都透着专业训练的痕迹。
脸上的海水、汗水、血渍都清晰可见,那份混杂着痛苦、坚毅和一往无前的狠劲儿,每一道痕迹都在诉说战场的残酷。
文戏也没完全消失,而是融进了动作戏里。
林超贤把人物情感的刻画集中在面对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通过高清画面让观众更能捕捉到演员眼神里的情感变化。
这样的调整让角色变得更加立体丰满,也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军人之间独特的战友情。看完《蛟龙行动(特别版)》,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才是这部电影该有的样子。
春节档那会儿因为各种原因没看成的观众,现在真的不要再错过了。
从观众反馈来看,这次的特别版确实做到了“脱胎换骨,原地飞升”。
经过半年时间的重制,片方的诚意是实打实的。在这个快节奏的市场环境里,片方能静下心来听取观众意见,花真金白银重新打磨作品,这份态度就值得尊敬。
影片8月30日就正式上映了,但8月29日还会有一场点映,等不及的朋友可以提前一天走进影院感受,相信这部特别版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毕竟,能让挑剔的军迷都改口说“该夸就夸”的电影,绝对不会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