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3年,年轻的康熙皇帝为了改变南方诸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下定决心撤藩,首当其冲的就是驻军云贵两省的平西王吴三桂。吴自然不愿坐以待毙,遂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于11月20日起兵反清,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云贵总督甘文焜等重臣。
随后,吴三桂出兵湖南、四川等省,迅速攻克常德、长沙等重镇;福建、江西、浙江、广东、陕西等省相继归附,战火迅速波及江南、西北等地。吴三桂原为明臣,先降李自成,又降满清,是天下人所共知的大汉奸、“三姓家奴”;此番又举兵反清,竟然得到多省响应,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几乎超出了清廷的承受能力!
首先,满清的统治不得人心。满清铁骑入关后,打着为明崇祯皇帝报仇,追剿“闯王”李自成的旗号,获得了北方汉族官吏、地主阶层的拥护,迅速占领长江以北,进而夺取天下。但满清众权贵很快暴露了自己的贪婪、残暴本性,在各地要求强行剃发,还跑马圈地,抢占民田,盘剥百姓,并动辄大肆杀戮,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因此,吴三桂起事后,几乎得到各地汉人的响应,昔日明朝降将以及南明残余势力,也包括从前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余部纷纷踊跃加入。
三藩王剧照
其次,削藩让各地藩王如芒在背。当时除了吴三桂盘踞云南、贵州两省外,另外还有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两位藩王,分别控制着福建、广东两省。另外,原来驻守广西的藩王孔有德虽然死了,但其女婿、广西将军孙延龄依然割据一方,与吴等人利益攸关。康熙皇帝的撤藩之举,可谓“打了骡子马惊”,耿精忠之流从祖上开始就叛明降清,并充当马前卒四处拼杀,如今却要被“卸磨杀驴”,心中自然异常不满,眼看吴三桂气势正盛,遂起兵参与叛乱。
最后,吴三桂旧部遍及天下。明朝灭亡时,吴三桂虽然仅是山海关总兵,却掌握着当时天下最强精锐——关宁铁骑,总兵力近4万人。满清挥师入关,吴三桂所部一直充当先锋,一路追剿李自成农民军,从北京城,经山西、陕西等省一直追杀到湖北境内,沿途收编了不少农民军和原明朝官军,实力迅速扩充。李自成身死九宫山后,吴三桂又奉命渡江攻打南明,最后一直打到云南。待天下平定时,其不仅直辖17万百战精兵,还在全国各地留下不少旧部镇守。
李自成身死
起事之初,吴三桂派人携带亲笔信和讨清檄文,到全国各地联络旧部故交,煽动他们一起行动,四川提督郑蛟麟、河北总兵蔡禄、襄阳总兵杨来嘉等人纷纷响应。即便有些人不愿从叛,奈何其麾下也都是吴三桂旧部,往往裹挟着他们一起叛乱。如吴昔日麾下猛将、陕西提督王辅臣,他接到劝降信后立即将吴三桂使臣押送北京,以示忠诚;但王的副将邵苓芝却率部偷袭临近的八旗兵营,并杀死了康熙派来经略西北的大学士、刑部尚书莫洛。王辅臣眼看大错已成,不得不起兵造反,祸乱西北。
王辅臣剧照